“用‘心’倾听诉求、用‘情’温暖人心、用‘理’厘清是非、用‘法’筑牢底线”,这是大理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公安阿鹏调解室”(以下简称调解室)调解员一直以来坚守的工作原则。他们始终坚持化干戈为玉帛,让一桩桩矛盾纠纷在春风化雨般的调解中消弭,让一次次“满意”成为人民群众对公安调解工作最真切的回馈。
用“心”倾听,找准矛盾的“症结”
调解,关键是要听懂群众的“心里话”。调解员从不把自己当“判官”,而是做群众的“贴心人”。面对邻里争执,他们会递上一杯热茶,轻声说“慢慢讲,我听着”;遇到满腹委屈的当事人,他们会耐心听完那些藏在情绪背后的诉求。
“办事要讲究方式方法,说话要和气。”“客栈经营者要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村规民约。”近日,辖区村民与一客栈负责人发生纠纷。调解员阿鹏没有当场评判谁对谁错,而是分别到两家“串门”。详细了解情况后,第二天,调解员组织当事人双方和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一起调解。通过“用心”调解,当事人双方慢慢放下各自心中执念,最终达成和解。
用“理”服人,辨明是非的“边界”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要在情与法之间找到平衡点。调解室的调解员们擅长用通俗的道理拆解复杂的纠纷,让当事人明白“谁对谁错”“该怎么解决”。
6月16日,黑某因自己的电动车没有停稳,砸到从路边驾驶电动车经过的段某,造成段某受伤。后两家因赔偿问题一直未能达成一致。面对这种情况,调解员让当事人双方充分表达了各自的想法和情绪,协助双方梳理意外事故的具体情况、责任划分以及合理赔偿的范围,向当事人宣讲了相关法律法规及类似案例,最终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
面对涉及法律的纠纷,调解室的调解员会及时亮明法律依据,让调解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他们随身携带的调解包里,总是装着一些与法律法规相关的小册子,遇到不了解法律条文的当事人,就一条条念、一点点讲,让法律条文从“纸上”落到“事上”。
正是这份“用心、用情、用理、用法”的坚守,调解室的调解一次又一次地让人民群众满意。2025年以来,共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4起,群众满意率达100%。每一次“满意”的背后,都是调解员们走街串巷的脚步、苦口婆心的劝说,更是他们对“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生动践行。
(来源: 云南法治网 记者:周惠琼 潘艳霞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