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沧市耿马县四排山乡紧扣民族地区治理特点,以综治中心为核心枢纽,结合佤族文化“阿佤理”创新出佤乡“五心”调解法,将佤语“撒梦梦”(意为劝矛盾双方平心静气、好好商量)的温情理念贯穿调解全过程,让民族传统智慧与基层治理理念深度融合,为矛盾纠纷化解打开了“金钥匙”。
围炉而坐暖人心,“热心接待”铺就信任基石。“来,围着火塘坐,喝杯热茶暖暖身子。”调解现场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调解员通过邀请纠纷当事人围坐火塘边、递上热茶,在温暖氛围中拉近距离,让当事人放下戒备敞开心扉。
乡音乡语察实情,“细心调查”找准矛盾症结。调解员秉持“纠纷要解好,根源得找牢”的理念,在走访时全程用佤语交流,以群众易接受的方式拉家常、问实情,全面掌握纠纷来龙去脉。今年以来,累计走访农户1200余户次,收集线索320余条,确保调解依据真实信息,精准找准“症结”。
轻言细语化坚冰,“耐心疏导”消融对立情绪。“撒梦梦,有话好好说,莫要急。”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调解员用温和佤语劝慰,结合佤族“重情理、讲和睦”的传统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将对立情绪消除在耐心沟通中。在开展疏导的同时,传承和强化佤族文化“争不如和”的和谐理念,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
公平公正赢民心,“公心调解”实现定分止争。以公平正义为标尺,将佤族“说理讲公正”文化与法律法规结合,用通俗语言明法析理,坦诚帮当事人剖析利弊,通过“法理+情理”促成和解,调解效果既合法又合民心,让群众信服。
阶段跟进回头看,“诚心回访”防止矛盾再燃。每周对调解的纠纷进行“回头看”,“分类施策”做好回访工作,巩固调解成果。在火塘边,调解员不说“套话”说“家常”,确保问题解决到位,防止矛盾纠纷反弹。
自佤乡“五心”调解法推行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6起,化解率达99%,辖区治安、刑事案件实现“双下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