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理念,通过系统谋划、精准施策,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筑牢基层社会稳定防线,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织密风险预警“感知网”
杨林镇创新建立“派出所+平安法治办+村组+网格员”四级联动机制,织就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纠纷排查网络。通过“定期摸排+下沉接访+常态走访”工作机制,对家庭邻里纠纷、物业管理矛盾、征地拆迁争议等实施动态监测,确保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预警。结合“八五”普法规划,组织法律顾问和司法干部深入村组、企业、学校开展以案说法和“法律门诊”等活动,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语言,切实增强群众法治素养、提升群众依法维权能力,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发生。
构建高效协同“主渠道”
针对婚恋领域矛盾纠纷多发的特点,杨林镇创新打造18个“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工作室”,整合乡贤能人、妇女干部等力量,组建专业化调解团队。同时,着力畅通信访与调解衔接通道,在镇信访接待大厅专设调解工作室,建立“访调对接”快速响应机制,对适宜调解的信访事项及时介入、主动引导,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处置在小,实现“诉访分离、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
夯实和谐稳定“压舱石”
杨林镇将法治宣传作为源头治理的关键抓手,通过创新载体、丰富形式,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一方面,聚焦群众需求,开展“法律进社区”“普法赶大集”等活动,以发放宣传手册、剖析典型案例、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让法律条文转变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知识;另一方面,注重调解能力建设,定期组织调解员参加法律法规、调解技巧及心理疏导专题培训,着力打造一支懂政策、通法律、善调解的专业化队伍。这种“普法教育+能力提升”的双轮驱动模式,既增强了群众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又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效能,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杨林镇将持续深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健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筑牢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