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锚定规范化 绘好新枫景 > 规范化破题 > 正文
昆明市东川区碧谷街道:综治中心+“2+3(1)+N” 机制聚合力
发布时间:2025-08-07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昆明市东川区碧谷街道落实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要求,全面开展街道、村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有机融合“2+3(1)+N”实体化运行机制,高位统筹协调、有效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机制、升级服务模式,凝聚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合力。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搭平台

碧谷街道围绕“五有”目标,突出“实战实效”功能,以务实举措全面推动街道、村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合理设置功能分区,因地制宜,整合街道、村两级现有党群服务中心资源,立足街道职责,规范标识标牌,划分登记受理区、多元化解区、指挥调度区,完善调解室、分析研判室建设,设置法律咨询服务窗口,20个村(社区)统一综治中心坐席标识,建设服务群众“前哨阵地”,具备接访受理、调解处置等基本功能,全面建成“一站式”街道、村两级综治服务中心。

推动人员力量入驻,明确街道政法委员为中心主任、派出所所长及街道司法所长、平安法治办负责人为中心副主任,按照常驻、进驻、派驻方式明确综治工作人员,20个村(社区)综治中心主任为村党组织书记,与“2+3(1)+N”指挥体系人员有机统筹,融合街道调解专家库、法律顾问、“法治副村长”等法治专业队伍,切实强化综治骨干力量。

切实发挥平台作用,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搭建实战平台,与“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有效结合,落实“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属综治中心受理事项的,召集“2+3(1)+N”资源力量及时调解处置、督办落实,非综治中心受理事项的,引导向党群服务中心“一站式”综合行政办理,推动一揽子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落实落地。自6月底规范化建成正式运行以来,街道综治中心受理调解群众矛盾纠纷22件,完成化解19件,引导进行综合行政办理2件。

“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聚合力

碧谷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有力推进“2+3(1)+N”机制实体化运行,整合资源力量,抓好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高位统筹资源力量,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头推动,进一步明确指挥体系,与综治中心人员力量有机融合,街道政法委员、派出所所长为指挥长,街道司法所长、派出所副所长、平安法治办负责人为副指挥长,街道妇联、教育、社保、计生、卫生院等中心(办、所)负责人和20个村(社区)书记为指挥部成员,街道、村两级工作专班实体化开展工作,紧盯各类矛盾纠纷,聚焦“六类风险隐患”,全面统筹资源力量,全链条推动矛盾排查化解。

定期研判跟踪落实,建立落实“周研判”“月会商”“季分析”机制,每周五定期分析研判,建立“两库”信息,将现场及时调解处置的纳入“信息掌握库”通报情况,将需要跟进联动调解的纳入“动态管控库”持续跟进化解处置,评定高、中、低风险等级,开展“红、黄、绿”分色管理,采取任务单交办、指令单急处、督办单督促、提醒函联动的“三单一函”措施,及时解决矛盾纠纷。

链式推进形成闭环,建立纠纷排查发现、风险研判、分流交办、分类调处、预防处置、动态管控、跟踪回访销号“七个闭环”全流程调处管控机制,形成工作闭环,实现全链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5年以来,排查调解群众矛盾纠纷134件,纳入“信息掌握库”98件,纳入“动态管控库”持续跟进化解36件,研判评估风险27次,重点跟进管控6件,解决群众反映诉求22件。

矛盾纠纷多元化调处出实招

碧谷街道立足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围绕“七个闭环”全流程管控,结合实际创新具体举措,切实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建立“三必到五必访”机制,及时排查发现处置纠纷,建立街道“三必到五必访”机制落实清单,以20个村(社区)为单位,根据村(社区)干部挂联村民小组情况,各村分片组建“必到必访”小分队,实现村(居)民小组均覆盖一支“必到必访”3至5人小分队,常态化开展“必到必访”,及时发现处理纠纷事项,并填写情况登记表。同时,通过“红袖标”治安志愿巡防日常排查与定期集中专项整治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处置矛盾纠纷。

创建“四步十调”工作法,区、街道、村三级联动调解化解纠纷,发挥村小组网络、村级综治中心作用,明确村组首接首调、村级调解、街道调解、上报区级调解“四步”调解方法,每步调解需经过反复三轮调解处置,能调解的及时化解,调解不成的提级或报上级调解,形成三级联动链式调解闭环。同时,通过现场调解、联动调解、街道调解“三调”联动,切实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调解多元解纷。

推进法治化“路线图”,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规范化,实行矛盾纠纷预防、受理、办理、监督追责、维护秩序“五个法治化”,强化矛盾纠纷调解与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紧密结合,用好法律顾问、社区民警、绿茂义警、“法治副村长”、驻点检察官(法官)等专业力量,全链条提升依法行政、法治乡村建设水平,做到预防和调解优先、实体与程序并重,推动形成“综治中心负责节点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解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