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鸥如约而至,昆明公安本轮次“观鸥季”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也陆续开展。11月7日,昆明市公安局召开“守护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昆明公安“警景相随·平安冬鸥”旅游警务主题推介会,通报昆明公安在“观鸥季”期间平安护航、服务群众的工作举措,并进行普法提示。昆明市公安局度假分局、西山分局、交管支队、环食药侦支队、水上治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11家中央驻滇和省、市新闻媒体参加推介会。

度假分局政工室主任介绍,面对海埂大坝日峰值超10万人次的客流压力,度假分局创新推行“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在警力部署方面,设置24小时值守治安警务亭,配备瞭望台、平衡车队、全地形车等新型装备,形成“定点值守+机动巡逻”的立体防控网络。建立“交警、特巡警、水警、治安警”四警联动机制,与消防、医疗、内保等部门实现应急频点共享,常态化开展模拟演练,确保突发事件快速响应。科技赋能方面,新增多路高清探头覆盖滇池周边网红打卡点,自主研发便携式单警水上救援装备,有效提升救援效率。群防群治方面,广泛发动沿线商户、鸥粮售卖员、环卫保洁员等春城“红袖标”治安志愿者参与巡逻防范、应急救助和文明劝导,构建起警民共建的平安防线。

西山分局副局长介绍,在红嘴鸥栖息觅食区,分局以河湖警长制为抓手,整合警力与护渔员、春城“红袖标”治安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构建“水陆空”“三位一体”巡防体系。今年以来,累计投入巡防力量600余人次,开展联合执法65次,清理渔网渔具150余具。在西山风景区、大观楼、草海绿道等游客密集区实行“一景区一方案”,依托客流监测实施柔性引导和前置分流,通过深化“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实现纠纷、走失等警情快速处置。在商圈治理方面,创新“三层三叠加”防控机制,云纺、好悦天地片区治安警情下降16.6%,南亚商圈刑事警情下降20.61%,游客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交管支队副支队长介绍,面对滇池绿道封闭运行、草海开合浮桥启用带来的新挑战,支队将海埂片区科学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分流区,按照“近端管控、中端疏导、远端分流”的思路,创新实施“全面单行”“分区管控”等交通组织模式。今年以来,新建VMS屏2套、LED诱导屏8套、电警卡口22套,实现片区主要节点智能管控全覆盖。依托“智慧交管·昆明大脑”,实现流量监测、拥堵预警、违法抓拍全流程智能化。本轮次“观鸥季”,将整合26个周边停车场,新建6个临时停车场,通过智能引导系统实时发布泊位信息,开通3条地铁接驳专线、7条公交专线和环湖路自驾摆渡专线,优化11条原有公交线路,全力破解“停车难”“行车堵”的问题。
环食药侦支队副支队长介绍,近年来,支队强化全链条整治,在候鸟迁徙的主要分布区、栖息地加强巡查巡护,联合林草、市场监管等部门严查花鸟市场、农贸市场、餐饮场所和电商平台,坚决斩断非法捕猎、交易的利益链条。同时广泛开展保护野生动物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市民摒弃“野味”滋补、猎奇炫耀的不健康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狩猎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依据《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规定》,故意侵扰、惊吓、驱赶、伤害红嘴鸥的行为将面临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在“观鸥季”,昆明公安将加大对各观鸥点位的巡查力度,对违反规定者,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水上治安分局副局长介绍,分局持续打击水域违法犯罪,创新“人员岸线巡、船艇水上巡、视频网上巡、无人机空中巡”模式,今年以来,累计出动船艇710余艘次,清理违规渔网具1200余具。组建“生态犯罪打击专班”,构建“3+1”涉渔重点人员管控机制,今年以来,办理非法捕捞刑事案件12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40余人,破案率达100%。组建240余人的“护鸥联盟”和450余人的群防群治队伍,发放宣传手册,积极劝导不文明观鸥行为。同时,将4艘巡逻艇打造为“流动服务站”,配备急救药箱、充电设备等便民设施,民警自主研发“为民服务可视打捞杆”,帮助游客打捞落水物品。“云凫”水域搜救队绘制“落水警情热力图”,实现接警后3分钟内抵达现场,自2024年10月成立以来,累计救助落水群众73人,救生率达100%。
在此,昆明警方发出“安全、文明、有序”观鸥倡议:
绿色出行最相宜。除海埂大坝外,昆明还有新河湿地开合浮桥、融创片区、斗南湿地等24个点位适合观鸥赏景,请合理规划观鸥路线,尽量绿色出行。
爱鸥护鸥守文明。广大市民、游客在观赏红嘴鸥时,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文明观鸥,爱鸥护鸥,为来昆过冬的红嘴鸥营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防诈护安需谨记。广大市民、游客请警惕机票退改签等电信网络诈骗,避免财产损失;人流密集处请照顾好随行老人小孩,避免走散。让我们一起筑牢平安防线,使“人鸥和谐”成为春城冬日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