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普洱市墨江县公安局通关派出所:用坚实的脚步丈量新时代平安之路
发布时间:2025-11-05  责任编辑:符晓

一直以来,普洱市墨江县公安局通关派出所秉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理念,一头连着古道沧桑,一头系着2.2万各族群众的安宁,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出一条新时代的平安之路。

“通关”二字,在民警辅警心中重若千钧:“这不仅是个地名,更是守护551平方公里、2万多乡亲平安的‘责任关’!”

 

 

通关派出所始终将党的建设贯穿警务工作全过程,让“把支部建在一线”的理念落地生根。5名党员民警兼任村(社区)副书记,22名民警辅警每月至少8天扎进村组。民警金小山为化解沉积多年的矛盾纠纷,连续数周驻守责任区;民警郭金荣为追回群众被盗财物,连续奋战38小时未曾合眼;教导员蒋霄五次登门调解,终于解开两家长达十余年的心结。

党支部如同磁石,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民警辅警秉持“群众有困难一刻不误、说话办事一碗水端平、承诺的事一帮到底”的工作理念,吸引群众参与到平安建设中来。在这股强大的“磁吸效应”下,“通关义警”“红色护村队”“青少年护苗队”等群防群治组织相继成立,汇聚起千余人的守护力量,共同筑牢平安防线。

对社区民警辅警而言,入户走访是必修课,家长里短皆是民情。陈大伯家的挡墙是否稳固,董某某拖欠李某某的钱款何时归还……他们在倾听中延伸服务触角,收集建议,为群众纾困解难。

服务,是更温暖的“通”。通关派出所户籍窗口常年提供延时错时服务,对行动不便的群众实行“点单式”上门办证。一次临近下班,一名外县男孩急需临时身份证参加比赛,民警立即启动快速通道,与户籍地同步审批,仅用半小时就为其办妥证件;当得知有位老人腿脚不便,民警主动上门为其办理证件。

 

 

今年7月,一封感谢信跨越千山万水寄到了教导员蒋霄手中。信中讲述了蒋霄在寒夜救助身无分文的杨某伟,不仅带他吃饭、送医治疗,还自掏腰包为他安排住宿、购买车票的暖心故事。信中朴素的感念,正是民心相通最生动的体现。今年以来,派出所处理求助类警情47件,上门办证24次、送证28张,收到感谢信5封、锦旗3面;18个线上警民联系群随时响应群众需求,“民警抢着回复”成为工作常态。

守好通关,绝非一人之力可及。通关派出所深知“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道理,积极推行“网格长+治保+网格员”模式,将社区警务深度融入394个基层网格;精心培育“金马义警”140名、“红袖标”巡逻队等群防群治力量21支657人、警民法治宣讲队5支28人。这些力量如同遍布辖区的“眼睛”和“触角”,为平安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在通关,“庭所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联调机制得到广泛应用。调动一切资源和技术手段化解矛盾,是守好“关”的关键。今年3月,网格长王某报告一起久调未决的土地纠纷,派出所迅速上报,并联合司法、林业等部门现场调处,邀请专家运用“林调通”进行精准测量,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如今,通关镇的接警量同比下降近四成,刑事、治安案件显著减少,连续七年实现命案“零发生”。这些数字背后,是民警辅警沾满泥土的鞋底、寒夜中伸出的援手、掠过街角的警惕目光。

从茶马古道的驿站到新时代的平安家园,通关派出所用坚守诠释着“通关”的真谛——通民心者,方能守好关;聚民力者,方能行远路。这份坚守,也赢得了沉甸甸的荣誉,通关派出所先后被省公安厅评选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被公安部评选为“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在群山环抱的通关镇,一条新时代的平安之路正越走越宽广,警民携手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