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平均年龄54岁,他们个个都是“宝”!
发布时间:2025-10-30  责任编辑:符晓

岁月的年轮转过半生,昆明市公安局西山分局的“银发守护者”们依然用坚守一线诠释着人生的厚度,他们将30余载的从警岁月化为力量继续前行,在“社区警校专员”的新岗位上,让沉淀的智慧在基层治理的土壤中再度开花。

面对基层警力结构性短缺的现实困境,西山分局盘活警力存量,创新推行“社区警校专员”机制。截至目前,三批共34名民警已奔赴各派出所,这支平均年龄54岁、警龄32年的特殊队伍,正以其独特的经验优势构筑起基层警务的“银色防线”。

方寸值班室,亦是人生大舞台

今年2月底,李俊能卸任西山区看守所副所长,改任非领导职务,这位公安战线的“多面手”带着30余年的工作经验,以“社区警校专员”的身份走进大观楼派出所值班室,完成了一次从指挥岗到实践岗的温暖回归。

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值班室里,李俊能找到了新的舞台。作为面向群众的第一扇窗口,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与智慧悉数倾注于这方天地,从警情类型的快速判断到关键信息的精准捕捉,那双曾经洞察犯罪蛛丝马迹的眼睛,如今更专注地读懂了到访群众眼中的焦虑与期待。

  

他的到来,让值班室多了一份沉稳的力量。面对络绎不绝的群众,他从容接待、耐心解答,“清白做人,踏实做事”是李俊能的座右铭,这份坚持贯穿于他工作的每个细节,更流露在对年轻民警的言传身教中。一次他注意到有位年轻同事接待群众时嚼着口香糖,他没有当场批评,而是选择事后温和提醒,这种既维护尊严又传递经验的方式,正是这位“老民警”的智慧与温度。

“好的传统需要传承,但也要有适应新时代的能力。”秉持着这样的理念,他既坚持着老一辈的严谨作风,也毫不吝啬对年轻一代的赞赏。翻阅年轻民警制作的十几页详细笔录时,他总会由衷赞叹:“现在的年轻人做事踏实认真很不容易。”

从领导岗位回归基层,是否会有心理落差?面对这个问题,李俊能的回答斩钉截铁:“人民警察,一生服务于人民。岗位需要、组织需要,就是最大的荣誉与认可。”在他心中,警服穿在身上的每一天,都是践行初心的新起点。

做刑侦战线的“不老松”

同样的答案,也回荡在梁源派出所“社区警校专员”李世剑的心中。他之前是西山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从未离开过刑侦战线,如今,他依然在这个熟悉的领域发光发热,“案件形式在变,但破案的逻辑根基永远不会变。”作为刑侦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见证者,李世剑亲历了无数大案要案的侦破。

如今,他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在错综复杂的线索中,为年轻民警指明方向;在迷雾重重的案件里,为大家提供关键思路。

在梁源派出所,这位“老刑侦”很快找回了熟悉的工作节奏,派驻不到一个月,他就重新踏上出差取证的路途,随后又投身专案组的攻坚战役,这种连轴转的工作状态反而让他倍感充实,“闲下来就浑身不自在……”李世剑笑着说道。

工作中,李世剑始终保持着“老兵不老”的姿态,面对日新月异的侦查技术,他在完成日常护校安园工作之余,主动学习电子取证、大数据分析等新知识,他说:“老不等于落后,只要肯下功夫,老民警一样能把新技能变成破案‘利器’。”李世剑常说。从警之路没有终点,只要身着警服,就要在每一个需要的岗位上全力以赴。这份执着,让他在人生的金秋时节,依然保持着如火的热情,在挚爱的刑侦领域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资深民警的“再次出征”,开创了警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新范式。他们卸下的是职务,担起的是更重的责任;他们带走的是荣誉,留下的是不灭的警魂。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让每一根白发都成为智慧的象征,让每一条皱纹都刻满忠诚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