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在昆明老街这片承载着昆明记忆的网红打卡地,日均人流量突破30万人次,非遗市集、特色美食吸引着广大市民和全国各地的游客,加之商圈高频次的促销、展演等大型活动,人流密度堪比“万人盛会”。
为守住这份热闹背后的平安,昆明市公安局五华分局护国派出所打出“全员在岗+快反突击+无人机巡防+志愿联动”的“组合拳”,用创新旅游警务为游客织就一张“有温度的安全网”。

护国派出所的辖区是昆明“商业芯”与“文化魂”的交汇地:北接人民中路商圈,南邻金碧路历史街区,而昆明老街更是串联起城市记忆与旅游热度的核心。“双节”期间,老街不仅有常态化的网红店铺打卡潮,还举办了咖啡节等多场大型活动,30万游客叠加活动人流,给治安管理、服务群众带来不小挑战。“游客要安全,活动要有序,服务要到位,这三者缺一不可。”护国派出所民警说,要把警务力量“沉”到游客最需要的地方。

全员在岗:把值班室“搬”到人流最前沿
“孙磊,你带急救包守酒杯楼,重点关注老人小孩,游客集中拍照点也要时时注意;郑姐去老街,游客咨询路线、找卫生间都能及时提供帮助。”早上8点,护国派出所的会议室已响起集结声,全员取消休假,按照“分片包干、定点+流动”的模式,奔赴15个重点点位。
在老街的各街口、巷口、活动现场、停车场入口,值守警力的角色远不止“安全员”:他们是“活地图”,手绘的导览图标注着卫生间、急救点;他们是“调解员”,能快速化解游客因排队、拍照引发的小摩擦;他们是“急救员”,随身的便民包里常备糖果、晕车药、创可贴。

10月7日上午,一名5岁男孩在老街与父母走失,正在巡逻的辅警一边安抚男孩,一边通过对讲机联动各点位,不到10分钟就帮男孩找到了父母。“看到警察在,心里就踏实。”来自四川的游客周先生说,自己带着家人逛了一下午,从问路到找卫生间,民警随处可见,“这份安全感,比打卡美景更难忘。”

“护国快反+无人机”:地空联动破解“人流难题”
“指挥室,酒杯楼有游客因争抢拍照位起争执,请支援!”10月8日上午11点,对讲机里传来急促呼叫,“护国快反”突击队队员火速出发,56秒就抵达现场。经了解,两名游客为在酒杯楼网红拍照点拍照互不相让,甚至发生冲突,队员先安抚双方情绪,同时调取周边监控查看情况,不到8分钟就化解矛盾,还帮两人协调了“错峰拍摄”的位置。
这支新组建的“护国快反”突击队,集快反、震慑、防范、服务、展示于一体,由20名业务骨干组成,配备对讲机、执法记录仪、应急药品等装备,每天分多组在老街及商圈动态巡逻,与定点部署的武警、特警和机动部署的春城骑警共同组成第一梯队快反力量,通过联合指调、联勤巡控等措施,实行交互式巡逻,实现核心区1分钟处置、全域5分钟到达、点位15分钟见警力,平均响应时间不超过2分钟。“以前游客报警后,民警从所里赶过来至少要5分钟,现在突击队就在人流里,能第一时间处置。”突击队队员说。
“双节”前4天,突击队和“护小侠”携手找回走失人员20余名、寻获丢失物品30余件、妥处涉旅矛盾纠纷20余次,累计服务游客1000余次,地面快反高效,空中巡防也不缺位。“指挥室请注意!无人机发现光华街中段有摊贩占道,导致人流拥堵!”10月3日下午2点,人流高峰时段,无人机操作手操控设备在老街上空30米巡航,实时画面传至指挥室大屏——人流热力图清晰标注拥堵路段,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隐患点被精准锁定,地面警力接到指令后,5分钟内就完成疏导。
“老街巷子多,地面巡逻有盲区,无人机能‘一眼看穿’。”操作手说,除了巡查,无人机还能通过喊话功能提醒游客保管好随身物品。10月3日傍晚,一名游客在文明巷迷路,说不清位置,通过无人机,很快便找到游客并引导地面民警成功接应。

“护小侠”志愿者:警民联动添温度
“阿姨,您的包拉链没拉好,记得拉上哦!”在昆明老街入口,戴着红袖标的“护小侠”志愿者李师傅正提醒游客注意财物安全。这支由派出所发动组建的志愿者队伍,由警辅、城管、商户店员、社区居民、保安、外卖员等组成,如今已有1600余名成员,他们像散布在街巷里的“安全细胞”,与民警搭档巡逻,成了老街里的“平安红”。
志愿者王师傅是老街里的小吃店主,每天关店后都会加入巡逻,他不仅能帮游客推荐地道美食,还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10月2日下午,王师傅在巷子里发现一名面色苍白的游客,于是立即联系附近民警,一起将游客带到警务室,经了解是低血糖,服用糖果后便很快恢复了。“民警忙不过来的时候,我们能搭把手,游客安全了,我们做生意也安心。”王师傅说。

“双节”期间,昆明老街及周边商圈刑事警情同比下降48%,游客求助办结率达100%,商户、游客满意度达99%。下一步,护国派出所将把“快反突击+志愿联动”机制常态化,让创新旅游警务持续为市民和游客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