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普洱市宁洱县公安局宁洱派出所“四位一体”探索“主防”新路径 绘就基层治理新“枫”景
发布时间:2025-10-21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普洱市宁洱县公安局宁洱派出所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新时代“派出所主防”工作深度融合,通过“党建引领、数据赋能、完善机制、警民共建”的“四位一体”模式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为“派出所主防”实践探索出特色路径,切实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红色引领聚合力:以党建为魂,锚定“主防”方向

党建是基层治理的“根”与“魂”,宁洱派出所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派出所主防”工作全过程,以红色力量凝聚治理合力。创新推动红色文化与“主防”警务融合,以“微党课”“红色故事会”等形式将民族团结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同步建立“事前预警”机制,以常态化谈心谈话掌握队伍动态,实现民辅警违法违纪“零发生”。

宁洱派出所将党支部建在警务链关键节点,构建“131”党建工作体系(筑牢1个战斗堡垒、锻造三级先锋力量、密切1条党群纽带),通过“思、体、技”“三维训练”推动党建与业务融合,探索“平安联创、服务联创、党建联创”的校警共治模式,实现涉校安全事故“零发生”。

为凝聚奋进力量,宁洱派出所树立“六心”(队伍忠心、上级放心、办事舒心、服务暖心、居民安心、警员顺心)工作目标,将“三前”(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工作法与“三化”(组织生活实战化、党员责任清单化、党群联动常态化)党建机制结合,探索党建引领治理新模式。今年以来,通过设立便民服务点,推行“延时办理”“周末无休”等举措,累计为群众办证8406件、提供咨询4271人次,让服务温度直抵民心。

 

 

科技赋能提效能:以数据为翼,升级“主防”手段

宁洱派出所依托科技手段,以数据赋能打通“主防”工作的“神经末梢”,让警务运行更高效、防控更精准。在快速响应上,宁洱派出所整合4G执法记录仪、“警务通”等设备与平台资源,构建“警情—研判—指挥—路面”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推动“接处一体”快速响应落地,截至目前,接警处置时长较以往缩短20%,为应急处置赢取“黄金时间”。

为织密全域防控网,宁洱派出所按照“公安机关牵头、社会组织参与、平安环境共享”的模式,整合辖区资源扩大监控覆盖,在老旧小区推行“智慧安防改造+邻里守望”,在商业中心建立“警商联盟+快速反应圈”,在城乡接合部开展“视频覆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通过“警企协作”接入电信公共区域摄像头1500余路,有效填补视频监控盲区。同时,运用大数据平台推动侦查办案智能化,针对盗窃类案件,综合指挥室在研判嫌疑人轨迹的同时追踪赃物去向,及时指令办案队起赃收赃,提升追赃挽损率,以精准打击反哺“主防”,用科技筑牢基层平安防线。

 

 

机制优化强统筹:以规范为基,理顺“主防”流程

机制是确保“主防”工作规范高效运行的保障。宁洱派出所通过建强综合指挥室、优化防控机制、做实执法监督,打通“主防”“神经中枢”,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在指挥调度上,精心打造综合指挥室,对接融合“智慧安防”及公安内、外网数据资源,配置6名专职警力实体化运行,由带班所领导任指挥长,明确综合指挥、基础管控、研判分析等6项职能,实现“一室统全所、一屏观辖区、一网知整体、一体抓落实”,推动联动处置从“单一”转向“合成”。

为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控”,宁洱派出所建立“分级分类防务”机制:综合指挥室全面收集并深度研判信息,以“红、黄、橙、蓝”4色预警推送至案件办理队和社区警务队,实时调配警力、动态跟踪督办。今年以来,宁洱派出所有效采集维护“一标三实”信息同比上升78.12%,治安警情、可防性案件发案同比分别下降69.23%、51.28%,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执法规范是“主防”工作的底线,宁洱派出所做实执法监督,推动监督从“粗放”转向“精细”。由综合指挥室对执法全流程、全要素管控,聚焦人员入所、案件办理等环节,规范流程轨迹、严控程序期限、明确物品处置标准,专人专项检查案、人、物落实情况。今年以来,宁洱派出所执法投诉举报“零发生”,无行政复议及绝对不起诉情况,执法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警民联动固根基:以群众为本,筑牢“主防”防线

基层治理,群众是主体。宁洱派出所坚持“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通过警民共建畅通“毛细血管”,让平安建设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在治理体系搭建上,构建“网格+警格”双网融合模式,深入辖区20个村寨,召集250余名小组长,以“围塘夜话”“火塘普法”等接地气的形式开展防范宣传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覆盖群众3万余人次,让安全知识融入日常。

为凝聚共治合力,宁洱派出所推行“平安合伙人”计划,创新“警政1+1联管联勤”“警保1+1联防联勤”“警群1+1联治联勤”3个“1+1”模式。同时,搭建“盟誓共治”平台,创新人民、行政、司法“三调”融合及诉源、访源、警源“三源”治理模式,配备46名兼职人民调解员、1名律师等专业力量,实现“一站式”调解。该所还探索“双语”警务、“喝降火茶”等特色方式,构建“茶香调解”平台,建立“3+20+N”多元调解体系(“3”即建立派出所与综治中心、司法所沟通机制;“20”即在20个村聘任20名警务助理;“N”即村民小组长为网格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以高水平安全护航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