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文山边境管理支队郎恒边境派出所:一幅“百家绣”,一份坚守情
发布时间:2025-10-14  责任编辑:符晓

2021年6月9日,文山边境管理支队郎恒边境派出所异常热闹,数十位乡亲抬着长4.4米、宽0.8米,上面绣着“郎恒边境派出所”7个大字的壮乡“百家绣”,敲锣打鼓地送到派出所。这块承载着乡亲们满满的感激之情的“百家绣”,是由100个被“爱心小屋”帮扶过的乡亲们每家一块布拼接而成,拼接的100块布料上,每块都绣有他们的姓名。送来刺绣的群众激动地对民警说:“这是我们送给最亲近的人的礼物。”

群众送的“百家绣”

这个警民情深的感人故事,要从“爱心小屋”说起。

郎恒边境派出所管辖的田蓬镇郎恒片区地处中越边境,是一个典型的壮族聚居地。近年来,当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部分留守儿童和老人在生活上面临着诸多困难。

面对这一现实,2016年10月,在时任郎恒边境派出所副教导员的带领下,派出所搭建了这个连接社会爱心资源与边疆群众的“爱心小屋”,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物资源源不断地汇聚到这间小小的房间内,有可爱的玩偶、御寒的冬衣、学习的文具……每一件都透露着远方的牵挂。

“听说派出所的爱心小屋又添新东西了,走,我们去看看……”“你家孩子最近需要的学习书籍,派出所爱心小屋都有……”每逢赶集日,这间30平方米的小屋总是人声鼎沸,老老少少都在挑选着自己需要的衣裤、玩具、文具等。

  

群众在“爱心小屋”内挑选需要的物品

在“爱心小屋”的玻璃门上,有这样两句暖心的话:“如果您需要爱心小屋的物品,请带走,无需付款,无需留名。如果您需要的物品爱心小屋没有,请在心愿墙上留言。”作为小屋的管理人,民警陈嘉欣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定要让每一份爱心都流入群众的心里!”为了让每件物资都能精准地送到需要的群众手里,他跑遍了辖区136个村民小组,建立了1500多份配送档案,为500多名群众精准配送了1300多件物品。

2020年,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在“爱心小屋”的基础上,郎恒边境派出所又联合当地志愿者成立了“爱心小分队”,专门帮助留守儿童和老人家庭解决劳动力缺失的困难。张大娘家屋顶漏雨时、李大爷家田地无人帮收时、农大爷的池塘漏水时,都能看到“爱心小分队”的身影。

 

“爱心小分队”走访困难群众

十余年间,“爱心小屋”累计接收全国各地爱心人士、企业捐赠的爱心物资超20万件,涵盖衣物、棉被、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多个类别,总价值近200万元,受益群众累计达4万余人次。如今,“爱心小屋”已经成为促进警民关系、创新边疆治理、培育社会风尚等方面不可或缺的情感纽带。这幅边疆群众赠与的“百家绣”,是一面绣有千言万语的锦旗,更是警民鱼水情深、边疆和谐稳定的有力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