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背包警务”:穿行在深山里的平安答卷
发布时间:2025-10-10  责任编辑:符晓

在丽江市永胜县鲁地拉镇,9个村委会65个村民小组如星星般散落在沟壑纵横间。山高坡陡的地形,勾勒出弯急路窄、临水临崖的险峻道路。

每当雨季来临,崎岖的山路更加湿滑难行,每一次出警、每一次走访,都充满挑战。永胜县公安局鲁地拉派出所的民辅警用社区警务背包,装着大山里各族群众的平安期盼,也装着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力量。

 

 

两样“法宝”,一颗真心

背包里的“两样宝贝”从不缺席。一叠厚厚的普法宣传资料,是民辅警根据当地常见的婚恋纠纷、邻里摩擦、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定制的,既有法律条文节选,也有图文并茂的案例漫画;工作日志本上早已写得密密麻麻,除了社情民意的记录,更多是家长里短的牵挂——谁家的老人需要定期探望,哪家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了孩子在家,都记得清清楚楚。“山里路远,群众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多走一段,就能把事情解决在门口了。”民警拍了拍背包,鞋上还沾着刚从村里带来的泥。

“双语”普法,暖语融冰

“双语”普法是背包警务的“硬功夫”。由于辖区民族群众聚居,部分老人不懂汉语,法治观念相对薄弱,民辅警相互配合练就了“双语切换”的本领。在彝族村寨,教导员小沙用彝语讲解过量饮酒的危害,翻着宣传册里的插画举例子;到傈僳族群众聚居的村落,辅警小恩就接上话头,用傈僳语普及道路交通安全法。遇到村民吵架拌嘴,背包里的宣传资料成了“活教材”,民辅警边劝边讲,把法理人情揉进家长里短,原本剑拔弩张的矛盾渐渐消融在温暖的火塘边。

 

脚沾泥土,心系百家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靠的是“脚底板功夫”。每天翻山越岭走访,民辅警背着背包进百家门、访百家情,哪两家因灌溉用水起了争执,哪两户因牲畜啃食庄稼结了怨,都第一时间记在日志里。对村里的“不放心人员”,更是定期上门走访,帮着解决遇到的难题、疏导心理压力,用真心换信任。“以前有矛盾就憋着,现在看见带警察标志的背包就想和他们说说话。”村民阿明真切地说道。

织密网络,共守平安

群防群治的力量,藏在背包的“隐形夹层”里。民辅警联系各族村民骨干组成网格员队伍,把背包里的法治知识、防控技巧教给网格员,再由网格员传到家家户户。遇到自然灾害或各类隐患,村民也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微信群告知民辅警。这种“民辅警+网格员+群众”的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让平安防线越织越密。

移动哨所,平安印记

如今鲁地拉镇的深山里,“背包警务”成了移动的“派出所”。民辅警不再坐等群众上门,而是背着背包走进田间地头,坐在火塘旁边,了解群众所思所盼。一本本工作日志连起来,成了这片土地的社情民意地图。宣传资料换来了法治观念的提升,工作日志记满了警民同心的故事,“双语”交流搭起了沟通理解的桥梁。

夕阳下,鲁地拉派出所民辅警的身影划出一条条温暖的弧线,那是山里最踏实的平安印记,背包上的警徽熠熠闪光,每一道折射的光芒,都藏着守护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