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楚雄州公安局:“小切口”里的“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5-09-23  责任编辑:符晓

在楚雄州,一场源于基层、聚焦实效的警务改革正悄然改变着公安工作的运行逻辑。楚雄州公安机关不追求“大拆大建”,而是从警务机制、基层治理、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切入,推出一系列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切口”改革,推动公安工作实现质量、效率与动力的三重提升。

网格治理:打通基层治理“末梢神经”

牟定县蟠猫乡的网格长每天穿行在村巷间,记录邻里需求、排查纠纷隐患。他所依托的,是牟定县公安局推行的“一村一警一助理,十户一体一网格”微网格治理模式。

该模式以十户左右为单元建立基础网格,构建“社区民警—警务助理—网格员—志愿者”穿透式组织体系,吸纳村干部、乡村医生等力量参与,形成“党委领导、公安主导、群众参与”的治理新格局。通过“一周三巡、一月三访、三格联调”机制,实现治安巡查、走访服务、矛盾调解常态化。目前,全县98%的矛盾纠纷在网格内得到化解,农村地区刑事治安警情下降23.6%,群众安全感达98.7%。

中心所改革:“专业办案+社区主防”双线并行

禄丰市作为试点,推行中心所大防区改革,将全市14个派出所整合为5个大防区,各设一个中心所。中心所内设案件办理队,专职侦办刑事案件,派出所警力则下沉社区,专注治安防控与服务。

  

“改革后,我参与办案的数量减少了86%,但走访群众的时间翻了一番。”一平浪派出所民警说。专业化分工让效率显著提升:全市刑事治安警情下降10.4%,侵财案件数量下降13%,破案率上升5个百分点,接处警时间从23分钟缩短至9分钟。

“一窗通办”:群众办事少跑腿、更省心

“以前跑两个窗口,现在一个窗口全搞定!”在楚雄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市民张先生10分钟内办好了户籍证明并换领了驾驶证。

  

楚雄公安推进“一窗通办”改革,整合政务服务事项,推行“通窗为主、专窗为辅”模式。设置“潮汐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并布局“警邮代办服务网点”覆盖乡镇(街道)。通过培养“全科警长”,实现民警从“专科专人”向“全科多能”转变,群众办事耗时降低50%以上,办事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

侦查中心:合成作战提升打击精度

在大姚县公安局侦查中心,民警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掌握警情分布,实现对“盗抢骗”等案件的快速研判与精准打击。该中心整合多警种力量,实行“侦研办”一体化运行机制,派出所负责接警和前期处置,案件统一移交中心侦办。

  

机制运行一年来,刑事案件破案数和移送起诉数分别上升51.7%和45.7%,传统侵财案件多数在24小时内告破,实现打击效能与基层减负双提升。

积分制管理:实绩说话,基层民警有奔头

南华县公安局赵警官因基层实绩突出获得晋升,他表示:“现在靠实绩说话,基层民警更有干劲。”楚雄公安推行职级晋升积分制,采用“262”评价体系,即基础分20%、实绩60%、测评20%,营造“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位”的氛围。

“拆墙透绿”:警民心更近、情更暖

南华县龙川派出所拆除围墙,建设篮球场和“口袋公园”,成为周边群众的“共享客厅”。“过去是高墙大院,现在成了休闲地,警民关系更近了。”居民章大哥说。楚雄公安推动派出所“五小五化”建设,打造“净化、绿化、文化、美化、规范化”的“小而美”警营,拉近警民距离。

  

2024年以来,楚雄州刑事治安警情下降12.7%,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86%,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一系列“微改革”正汇聚成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强大动能,书写着以创新守护平安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