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市禄劝县皎平渡镇,这里既有红军长征留下的红色印记,又有彝族、傈僳族、傣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浓郁风情。
禄劝县公安局皎平渡派出所扎根于此,服务辖区11个村委会145个村民小组,是守护250.8平方公里土地的基层战斗堡垒。皎平渡派出所围绕“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核心要求,聚焦“办小事、帮小忙、解小忧、破小案、助小康”的“五小工程”,将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书写着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故事。
办小事,点滴服务聚民心
皎平渡派出所坚持常态化巡逻与社区走访相结合,主动发现群众生活难题,针对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组建多语服务团队破解沟通障碍,用“事事有回应”的行动力筑牢信任基石。
推行“小事快办”机制,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群体实施结对帮扶,通过“巡逻发现、走访收集、线上受理”三种渠道,确保小事不拖延、琐事有人管。
2025年7月2日,彝族辅警老李在社区走访时得知,82岁的老人在住院期间弄丢了证件,如今急需补办医保卡看病,派出所迅速派出民辅警上门为老人采集信息,快速办理身份证,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帮小忙,紧急救助显担当
皎平渡派出所通过优化勤务运行机制,强化警务信息化建设,建立快速响应机制,针对自然灾害、事故、人口走失等突发情况联动多方力量,以“巡逻+走访”织密救助网络,同时善用群众力量形成共治合力,让“及时帮”成为警民互动常态。
今年夏季,受持续降雨天气影响,辖区部分道路出现落石和淤泥堆积、树木倾倒等险情,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大风险。皎平渡派出所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深入临水临崖、急弯陡坡、事故多发等重点路段,仔细排查每一处潜在风险,第一时间联动相关部门开展抢修,设置醒目警示标志,引导车辆、行人安全绕行,有效避免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
解小忧,矛盾化解在基层
皎平渡派出所推行“机制化+本土化”调解模式,依托“2+3(1)+N”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创新“民族元素+法治”调解模式,用“三语说理”化解矛盾纠纷,善用乡贤、族老等本土资源,将“情、理、法”融入矛盾化解全过程,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民警深耕农村社区警务工作,不断总结工作特点,每名民辅警都有一套矛盾化解的做法,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2025年7月,肖某和邻居毛某因地界问题发生矛盾,民警积极走访村中老人、征询村民意见,并同村委会一起查阅原始地籍底册,现场组织双方签订调解协议。至此,矛盾得以化解,双方看到新划定界限表示满意,又向民警表示感谢,并保证以后两家不会再因这块地的地界划分问题而产生争执。
破小案,小案虽小不小看
皎平渡派出所坚持“小案不小办”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始终秉持“小案快侦、盗案必破、有赃即追”工作理念,加大现案侦破力度,深挖问题源头推进治理,优化宣传防范措施,多措并举,全面构建起侵财犯罪“打防管控”的严密格局。
“才一天你们就抓到了小偷,帮我追回了被偷的东西,这破案速度没话说。”2025年6月27日,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皮卡车内价值1200元的物品被盗。民警迅速出动,通过排查周边监控锁定犯罪嫌疑人陈某,第二天便将其抓获。
皎平渡派出所大力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不断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巡逻防控力度,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震慑力,同时广泛深入社区开展安全防范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广大群众防范意识和能力,力争从源头上减少传统侵财类案件的发生。
助小康,护航发展促振兴
皎平渡派出所以“平安护航发展”为导向,通过警企联盟构建安全共同体,针对特色产业痛点打出“治安保障+服务指导”的“组合拳”,打造“平安+发展”双引擎,将警务工作与区域发展需求深度融合,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企业能量,利用自身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规范商户营业,开展旅游安全常识宣讲,强化民宿、旅店业管理,常态化开展突击检查;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直通车”“一企一警”等工作机制,实施“柔性执法”举措,有效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皎平渡派出所通过“五小工程”,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一步,皎平渡派出所将继续在“五小工程”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持续擦亮平安底色、筑牢安全屏障,为辖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