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临沧市临翔区佤山凤城,李女士放下投诉噪音扰民的110电话仅40分钟,困扰便烟消云散。更让她感到贴心的是,三天后,民警主动登门回访,关切询问:“问题解决得满意吗?有没有反复……”最后,李女士扫描“临警平安码”完成满意度评价,系统也自动为这次报警生成了闭环档案。
李女士的经历,是临沧市公安局推行“下沉拜访”工作法的一个缩影。自2025年以来,临沧市公安局以大数据赋能、靠铁脚板落实,创新推出了警情拜访工作机制,将警务工作从接警台延伸到了群众“家门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指尖警务+脚板警务”探索治理新路径
面对基层治理“末梢堵塞”的难题,临沧市公安局自主研发“临警平安码”,打通110接警平台的数据通道,组织机关民警下沉一线拜访报警群众,构建起了“民警与群众相结合”“评价与优化相结合”“风险与防范相结合”的工作闭环。报警信息被精准转化为拜访任务,并明确了时限和要求,建立“民警—群众”对账体系。民警不再是“接警即止”,而是主动下沉,“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疏导情绪,探索出“预防警务”新路径。
“临警平安码”实现了线上“指尖警务”与线下“脚板警务”的无缝融合,支撑“数据能导入、拜访有指向、风险可发现、监督在实时”的工作目标。拜访过程中,民警同步开展隐患排查、反诈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创新“辖区必见面、异地云端访”模式,实现“一次走访、多重成效”。
警铃回响处 必有回访人
“每次回访都是新考题,群众满意才是满分答卷。”临沧市公安民警介绍。“下沉拜访”不仅是制度要求,更传递着公安机关的温度,回应着群众对安全感的关切。每一次登门,都是一次信任的建立和问题的深入解决。
7月17日,临翔分局周警官敲开群众张大妈家的房门,“临警平安码”清晰记录着:老人曾于5月19日报警,称遭受电信诈骗。这次回访,周警官不仅带来了反诈知识,更带来了好消息——公安机关已帮助追回了被骗资金。“你们没有忘记我,感谢你们帮我追回了养老钱!”老人紧紧地握住民警的手,热泪盈眶。
“现在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敞开心扉接受我们的拜访,甚至主动提供预警信息,帮助我们将治理的触角延伸到了基层的‘神经末梢’。”民警说道。
群众满意度攀升 平安根基更稳固
自“下沉拜访”工作法推行以来,基层治理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实现了双提升。
服务直达基层。1040名机关民警深入一线,累计拜访群众5803名。依托“临警平安码”的信息支撑,民警精准开展法治宣传、安全防范、便民服务、纠纷化解等警务工作。
群众高度认可。群众通过扫描“临警平安码”进行满意度评价,满意率达99%,公安工作赢得了广泛的理解与支持。
风险精准防控。民警在“面对面”回访过程中,及时发现并化解单一警情背后潜藏的风险隐患114条,显著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系统性和精准性。
格局协同升级。在临沧市委政法委的统筹推动下,“临警平安码”的应用已拓展至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法院等部门,构建起“全员参与、协同联动”的多元治理新格局。
叩开一扇门 守护一座城
“临警平安码”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临沧市公安机关快速感知社情民意、精准把握治安动态、高效服务人民群众的亮丽品牌。“下沉拜访”工作法通过实实在在的警力下沉,架起了警民连心桥,汇聚了群防群治的强大合力,不断夯实平安临沧建设的坚实根基。
当1040名民警的脚步织就一张有温度的平安网,5803份拜访档案正在汇成一部平安启示录:每一次及时的处置,都在缩短警情与民心的距离;每一次真诚的回访,都在加固信任与平安的基石;每下降1%的重复警情,都是治理精度的提升;每增长0.1%的满意度,皆为鱼水情深的见证。
从“110接警台”到“群众家门口”,这条“接警—处置—拜访—提升”的为民之路,正以坚实的步伐和温暖的回响,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平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