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黝黑印记:阳光下的忠诚勋章
发布时间:2025-07-24  责任编辑:符晓

在苍山洱海如诗如画的背景下,在游人如织的洱海生态廊道上,有这样一群被高原阳光“雕刻”得皮肤黝黑的守护者——大理州大理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洱海生态廊道快警组的民警辅警。他们日复一日穿梭于廊道之上,用汗水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

 

 

“找”字当先,脚步丈量廊道温情

“警察同志,我家老人走丢了!”“我的孩子刚才还在身边,一转眼不见了!”接处这样的紧急求助,是廊道快警组的日常。廊道蜿蜒数十公里,视野开阔却也岔路众多,老人孩子极易走失。在廊道工作的民警辅警早已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他们熟悉每一段道路、每一个休息点,甚至许多常来散步居民的面孔。每一次寻找,都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他们常常顶着烈日,在数公里范围内反复搜寻,汗水浸透警服,警用通信设备里传递着焦灼与责任。当走失的老人与家人重逢,当孩子扑进父母怀抱,那黝黑脸庞上绽放的笑容,便是廊道上最动人的风景。

 

 

“寻”车解困,守护游客“诗与远方”

由于生态廊道禁止机动车驶入,自行车、电瓶车成为主要代步工具。然而游客沉醉于湖光山色,常发生“人在景中游,车忘何处停”的尴尬。“警察同志,我的自行车(电瓶车)找不到了!”这句话是廊道组民警辅警耳熟能详的“高频句”。面对游客的焦急,他们化身“自行车猎手”,详细询问车辆特征、停车位置等,在茫茫车海中仔细辨认。廊道沿线车辆停放点多且分散,每一次寻找都意味着徒步或骑行往返数公里。他们晒得黝黑的手臂,托举的是游客对大理美好旅程的安心体验。一位找回自行车的游客动情地说:“没想到警察连找自行车都这么认真负责,洱海美,这里的警察更让人暖心!”

 

 

“调”纷止争,织就和谐平安网

人流密集处,难免有摩擦。骑行碰撞、拍照占位、商贩与游客的小纠纷……这些看似琐碎的矛盾,却可能升级影响廊道和谐。廊道快警组的民警辅警是名副其实的“调解专家”。他们凭借丰富经验和真诚态度,迅速介入,倾听双方诉求,释法说理,耐心劝解。烈日下,他们站在争执双方中间,汗水顺着晒得黑红的脸颊滑落,话语却如清风拂面,总能找到化解矛盾的平衡点,将可能扩大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廊道始终洋溢着安宁与欢乐的氛围。

无论是寻找走失的老人小孩,还是帮游客寻回“消失”的自行车,或是调解各类摩擦纠纷,廊道快警组民警辅警大量的工作都在户外进行。高原的炽烈阳光,毫无遮挡地照射在他们身上。日复一日,那身“警察蓝”下的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成为他们坚守岗位最直观、最动人的印记。这深沉的肤色,并非辛劳的叹息,而是无声的勋章,镌刻着他们对脚下这片土地与往来其间的万千群众深沉的责任与热爱。

洱海生态廊道,是大理生态文明建设的璀璨“明珠”,更是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古城派出所洱海生态廊道快警组,正是这颗“明珠”最忠诚的守护者。他们以脚步丈量平安,用汗水浇灌和谐。那些被晒得黝黑的手臂和脸庞,在碧水蓝天之间,构筑起一道坚实而温暖的平安防线。这道防线,让壮美的自然风光更添一份安心与温情,让平安成为“苍洱如画”画卷中最厚重的底色。

(来源:云南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