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组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 打造预防警务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7-16  责任编辑:符晓

为切实落实“五项警务”建设工作要求,进一步筑牢安全防线,夯实“预防警务”根基,保山市公安局隆阳分局结合实际,在各重点单位部位组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辐射全区重点治安防控区域,全面提升单位部位应急处置能力。

组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满足“三个需要”

一是社会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在固定区域范围内组建社会化应急处突单元,公安机关负责指导监督和联动调度,社会力量协助处置各类违法犯罪及危害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通过协同配合、快速响应、互助自救,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纠纷。二是群众参与社会治理需要。转变警务工作“全能者”角色,通过与街道治保、单位部位安保、群众志愿者等合作,发动基层治理重要主体和关键力量,主动引导和鼓励社会群体参与警务工作,着力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三是基层警务延伸需要。拓宽社会群体参与治安防控工作路径,指导辖区单位组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将其作为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公安预防警务延伸发展的重要载体,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组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聚焦“三类区域”

一是建在重点单位。聚焦全区学校、医院等单位,组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针对该类场所人员集中、安全风险高等因素,通过“公安统管、内保主管、群防联管”措施,达到主动防范、介入处置、降低损失及维护安全的目的。二是建在人员密集场所。聚焦在吾悦广场、五洲国际、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人员密集、人流量大、结构复杂的商圈,组建28个最小应急处置单元,以小控大解决公共安全流动性风险问题。三是建在治安需求区域。聚焦夜市经济区域及警情高发的村(社区),根据治安状况,因地制宜确定组建“1个互助小组+其他社会力量”构成最小互助单元,扩大最小应急保障机制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组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抓好“三个保障”

一是人员配置保障。主张就地取“材”,发动单位值班领导带队,工作人员带头,保安人员参与,形成“1名指挥员+若干应急处置队员”人员组成结构,根据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实际需求,每个单元吸收2至5人参与。目前,全区发展参与最小应急处置单元人员2376人。二是装备配置保障。执行装备“四必备”,在每个最小应急处置单元中配备防暴装备、灭火器材、通讯装备、急救药品及器材等。另外,在学校、医院安装“一键报警”装置,加强系统保障。三是专业培训保障。巡特警、消防、派出所等采取送教上门形式,定期开展应急处置及协同作战演练,帮助各最小应急处置单元熟悉协同流程和提高实战技能。通过现场模拟,专业培训装备应用、救援技能、处置技巧等内容。2025年,开展各类培训835场次。

  

组建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实现“三项目标”

一是矛盾纠纷先期排查降低风险隐患。通过基层力量的快速响应,最小应急处置单元能在矛盾纠纷初期介入,进行早期干预,防止矛盾激化和避免冲突升级,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2025年,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参与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等作用发挥明显。二是案事件先期处置降低事件发酵。最小应急处置单元能在案事件初期迅速行动,运行“1分钟自救、3分钟互救、5分钟增援到位”机制,参与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救助受伤人员,疏散周边群众,并开展先期处置工作,极大提高处置效率。如九隆派出所处置一名群众酒后与代驾因停车问题产生纠纷,导致消防通道堵塞的警情,民警到达时,该场所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已提前对双方进行劝阻,恢复通道通畅。三是群防群治先期治理保障社会面稳定。最小应急处置单元以单位部位为原点,辐射一定半径区域内的社会治安管理,参与公安机关日常巡逻防控和节点清查,梳理监控设施损坏、照明不足等情况。2025年,最小应急处置单元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安全防范宣传369场次,提供举报线索1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