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遮镇曼恩村,坐落在勐海县县城、打洛镇和勐遮镇镇政府之间的三角地带,傣族、哈尼族、布朗族、拉祜族等民族在此共同生活。在曼恩村,有一所临近国道214线的小学——勐遮镇曼恩小学(原曼恩九年一贯制学校),复杂的道路交通环境,导致学生横穿马路,机动车、电动车、行人混行等现象十分普遍。
如何守护好学生的出行安全?
1997年,曼恩村成立曼恩小学护学队;2009年,曼恩村开始推行“警校村家+N”一体化护学模式,通过村校发动、警校联动、家校互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织密校园交通安全防护网。曼恩村用28年的时间,探索出一条多方协作守护校园安全的平安路。
“村校”发动 充实护学力量
1997年,曼恩村成立曼恩小学护学队。护学队由曼恩村委会牵头,在14个村民小组中动员10个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民小组选送“50周岁以上、有护村经验、有责任心”的老党员组成,并民主票选出1名护学队队长和副队长,配备工作制服及对讲机等装备,形成规范的基层护学力量。
同时,曼恩村委会各村民小组自行筹资按月向护学队发放每人200至300元补助,为护学工作持续开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曼恩小学护学队在岗15人,服务时长超过10000小时,服务学生、家长3000余人次。
为消除源头安全隐患,曼恩村委会多次组织人员在曼恩小学周边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排查治理,目前已在学校附件的重要路段和重点路口设置“学校区域”辅助标志2块、增设爆闪灯4个、施画减速震荡标线6处。同时,根据道路情况及上下学时间,村委会最大限度腾出可用空间,合理划定家长停车区、等待区以及行人待行区,有效解决了学校门前人、车杂乱无序的问题,大幅提高人车通行安全度和通行效率。
“警校”联动 筑牢安全防线
结合曼恩小学地理位置、车流大小、交通秩序等实际情况,当地公安部门将校园周边作为治安巡逻重点区域,每日投入警力3组6人次开展护学岗执勤值守,做到上下学高峰时段见警车、见警灯、见警察,实现涉校案事件“零发生”,增强师生安全感。
除民警、辅警外,曼恩小学还每日科学合理安排4名护学队队员与1名值班教师共同开展护学岗轮值轮守,在护学过程中全程使用对讲机实时沟通路况信息,引导车辆有序停放、礼让行人,护送学生集体过街,确保学生安全、顺畅地进出校园。
长期以来,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民警与学校安保负责人积极对接,定期到校开展安全检查,重点对校园封闭式管理、安全通道设置、专职保安配备、“一键报警”系统应用等情况进行细致检查,适时组织师生开展校园安全防护培训和应急演练,提升校园安保人员应急处突能力,提高校园整体防范能力。
曼恩小学还通过建立警校“平安联创、信息联通、风险联处、问题联治、校园联防”机制,坚持关爱保护与打击预防并行,切实从制度机制上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助推“平安校园”创建。
“家校”互动 滴灌安全意识
在对学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上,曼恩小学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从“入眼入耳”向“入脑入心”转变,通过校园宣传栏、广播、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自觉摒弃不文明交通陋习,做到安全文明出行。
同时,充分利用“家长群”、家长会等平台、渠道监督提醒家长以身作则,教育孩子遵规守法、文明出行,并积极向学生及家长普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讲解交通违法行为对青少年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提升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监管意识。
同时,曼恩小学全面汲取各地涉校道路交通事故教训,对学生上下学交通特点及规律反复论证,查找意外伤害事故成因,按照“一校一策”原则,研究推出曼恩小学“半托班”管理模式,由学校集中对学生午间学习生活进行管理,实现“早上送一趟,傍晚接一趟,孩子全天在校,家长安心工作”的治理效果,确保学生平安上下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2021年以来,共开展校园交通安全宣传85场次,覆盖师生、家长18000余人次,教育劝导未成年人交通不文明行为800人次。
针对重点学生群体,曼恩小学每月针对性开展入户走访,“面对面”和家长找问题、谈感受、教方法,针对性做好教育引导和以案释法,让学生感受到关心关怀的同时,也监督家长发挥好家庭教育作用,做到学生底数清、家庭情况明、监护责任清,努力营造学校用心、社会关心、家长放心的良好氛围。
自“警校村家+N”一体化护学模式运行以来,曼恩小学涉及学生出行道路实现道路交通事故“零发生”,校园周边交通运行速度提升30%,受到师生家长和群众广泛好评。
从护学队到“警校村家+N”一体化护学模式,经过28年的探索和完善,一套公安科学施策、学校便于开展、学生自觉遵守、家长积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协同社会治理模式,守护着曼恩小学一批批学生平安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