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楚雄市公安局立足辖区特色产业实际,创新打造“红警护茶”品牌,将红色基因融入基层警务,让警务工作扎根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平安动能。
扎根红色沃土
楚雄市三街镇,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革命热土,滋养着500余亩关乎民生的生态茶园。“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老乡们冒死送粮支援。今天,我们守护这里,更要传承这份鱼水深情。”楚雄市三街派出所所长叮嘱民警。
在革命精神的滋养下,派出所将红色教育融入日常警务——邀请革命前辈、老党员进警营讲党史,让民警在红色故事中铸牢忠诚警魂。
组建“红警宣讲队”,深入偏远村寨,在火塘边、茶园里讲党史、普法律。调解室常年备着三街镇特有的“红军茶”,借鉴革命年代“喝一碗茶就是一家人”的传统,让矛盾纠纷在茶香中消弭。邀请老村干、老茶农担任“红色顾问”,为平安建设贡献智慧。
“背篓警务”贴民心
“老阿伯,这几天采茶还顺利吗?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三街派出所所长熟练地用当地方言与茶农打招呼。民警身上背着采茶篓,背篓“警务包”里装着反诈宣传单、警民联系卡、调解记录本,还有为茶农准备的应急药品等,他们边帮农户采茶边收集社情民意。
“背篓警务”源于当地少数民族背篓运茶的传统,民警们将现代警务装备装入民族特色的背篓,既实用又亲切。“阿婆,这是新办的身份证,我顺路给您带上来了。”民警小苏从警务背篓里取出证件,递到老人手中。茶农们笑称:“这般贴心的民警,给我们来上100个。”
巡逻守护解纠纷
组建“红警助茶”志愿服务队,联合茶农成立“红袖标”巡逻队,在采茶季加强巡逻,盗窃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70%。民警们建立“茶园守望”微信群,实时解答法律咨询。茶农们感动地说:“这些穿警服的‘茶农’,比我们自己还操心茶叶的事。”
在茶园边的凉亭设立“说事点”,民警、村干部和乡贤围坐一桌,边喝茶边调解,许多纠纷在茶香中悄然化解。在茶园深处的“红警驿站茶厂”里,彝族民警正在调解一起茶园边界纠纷。他不仅熟悉法律条文,更懂得用“茶调解”的智慧进行调解——先请双方喝一杯本地特产的“和解茶”,在氤氲茶香中平复双方情绪,再引用彝族谚语“邻居是碗里的盐,和睦是锅里的油”进行劝导。今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43起,成功率达95%以上。
反诈知识入人心
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民警、辅警作用,针对茶叶交易季电信诈骗高发的情况,创新推出“双语”宣传队反诈入人心活动。
彝族辅警制作“反诈茶饼”,将“国家反诈中心”App二维码印在茶叶包装上,让群众在品茶时也能学到防骗技巧。每袋茶叶内置防骗提示卡,时刻守护茶农“钱袋子”。今年以来,辖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