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农资产品进入销售旺季,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楚雄州公安局主动作为,采取“执法+普法”双管齐下的方式,以“田间警务”为载体,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行为,将矛盾化解在垄上、安全播种到心间。
执法前移,深耕责任田
组建14支“春耕警务队”,在农资市场、农机站等区域开展“早+晚”“定点+流动”巡查,查处假劣种子案件3起,扣押非法农资2.3吨。大姚县仓街派出所创新“田埂巡逻”机制,对农用车辆开展安全检查3200余辆次,消除机械故障、超载等隐患86处。
交警大队联合农村派出所,在山区道路增设临时执勤点,严查农用车违法载人、酒驾等行为,开展“送考下乡”服务,为1800余名群众提供驾驶证审验服务。
智慧赋能,打造新阵地
依托“钟磊说法”普法栏目,推出《春耕反诈36计》系列课程,揭露“假农机补贴”“伪专家推销”等骗局,吸引3万余人次在线互动。楚雄市东城派出所联合农业专家开设“云端农技课”,线上解答土地流转、农资维权等问题1400余条。
研发“护农通”App,整合农资溯源、纠纷上报等功能。南华县龙川镇村民通过平台举报假农药线索,3小时内促成跨部门联合执法,为群众挽回损失12万元。
普法浸润,激活“法治基因”
在彝族聚居村寨,民警利用晚间农歇开设“法治火塘会”,用彝语解读种子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双柏县新街派出所创作《玛牧训世书·春耕篇》,将法律知识编入彝族古谚,覆盖群众2.3万人次。
联合相关部门,将反诈提示植入彝绣香包,将普法山歌融入“三月会”民俗活动。楚雄市子午镇打造“法治春播节”,通过插秧比赛、法律竞答等形式,发放“反诈种子”礼包5000余份。
矛盾疏解,织密调解网
建立“红橙蓝”三级涉农纠纷预警体系,联合水利、农业等部门开展水源分配风险评估,提前化解用水矛盾48起。南华县红土坡镇通过“分时灌溉”方案,解决200亩耕地灌溉难题。
吸纳农技员、乡贤成立“春耕调解团”,运用“算经济账调解法”快速处置土地权属纠纷。南华县某村民因耕地边界与他人发生争执,经“田间听证+无人机测绘”,2小时达成和解并完成司法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