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楚雄州公安局紧扣“州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警务改革方向,以警用无人机为突破口,在全州组建“山鹰”无人机战队,通过“空地一体、人机协同、数据赋能”的立体化防控体系,实现从“汗水警务”向“智慧警务”的跃升。
科技破局,从“翻山越岭”到“云端瞭望”
“以前巡山要带干粮走一天,现在无人机半小时就能覆盖20平方公里。”元谋县公安局元马派出所民警操控着无人机感慨道。针对楚雄州山高谷深、村落分散的地形特点,全州公安机关创新构建“1+15+N”无人机作战体系,以州公安局为指挥中枢,10个县(市)成立“山鹰”分队,基层所队设立无人机作战单元,形成“一机多能、一屏统管”的实战格局。
在永仁县,警用无人机搭载红外热成像仪,夜间巡航时成功定位迷失在哀牢山深处的采药老人;在武定县己衣镇,无人机喊话器化身“空中牧羊人”,帮助村民找回走失羊群23次。通过创新“空中巡逻+地面处置”模式,山区警情响应时间从平均45分钟缩短至15分钟,处警效率提升67%。
实战赋能,“无人机+”解锁多维应用场景
“各位游客,请勿跨越护栏拍照!”2025年楚雄市子午镇油菜花节期间,搭载喊话器的无人机在花海上空循环播报,实时监测人流密度。子午派出所首创“帐篷警务室+无人机巡航”组合,通过“高空鹰眼”与地面警力联动,实现矛盾纠纷现场调处率100%,游客遗失物品找回率达92%。
楚雄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将警犬嗅觉与无人机视野深度融合,在模拟搜救训练中,无人机高空锁定可疑区域后,警犬地面追踪耗时缩短60%。在长江大保护行动中,无人机巡航数据与水利、环保部门共享,精准发现非法捕捞线索17条,助力破获生态案件9起。
2025年元宵节,双柏县法脿镇突发山火,3架无人机组成编队,实时回传火势蔓延动态,为消防力量开辟隔离带提供关键坐标,避免近千亩森林受灾。州公安局情指中心负责人表示:“无人机已成为应急处置的‘空中指挥部’,今年已参与救援任务34次,挽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超500万元。”
机制创新,从“单兵作战”到“体系攻坚”
为破解基层警力不足的难题,楚雄公安建立“专业人才孵化+实战能力认证”双轨机制。大姚县公安局开设“无人机学院”,邀请飞行专家开展“理论+实操+战法”特训,47名民警通过民航局认证考试,取得无人机驾驶员执照。禄丰市推行“战训合一”模式,将无人机操作纳入新警必修课,2025年参训民警超200人次,培养“空中侦察能手”12名。
在元谋县,警航战队深度融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体系。县公安局负责人介绍:“我们制定《警用无人机作战指引》,明确侦查取证、交通疏导等8类任务标准流程,开发‘无人机勤务管理平台’,实现任务派发、飞行轨迹、数据回传全链条数字化管理。”该县“山鹰”战队成立以来,协助破获跨境走私案件3起,查获涉案物资价值120万元。
群众口碑,科技温度浸润彝山苗岭
“警察同志,能帮我和油菜花海拍张合影吗?”在子午镇,执勤民警操作无人机为游客拍摄的“空中大片”,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爆款素材。武定县己衣镇村民感慨:“以前羊丢了要发动全村找,现在无人机一飞,山崖缝隙都看得清清楚楚,真是‘鹰眼’比人眼尖!”
南华县推出“无人机送证上门”服务,为偏远村落群众办理身份证件;楚雄市打造“空中法治讲堂”,无人机悬挂普法标语穿越村寨,彝汉“双语”广播让2.3万山区群众受益。
从哀牢山巅到金沙江畔,从花海人潮到密林险境,楚雄公安正以“无人机+”改革勾勒基层治理新图景。截至目前,全州已配备警用无人机87架,建立专业分队15支,无人机参与处置警情效率提升3倍,山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