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民警现场搭台宣讲安全知识;街头巷尾,警民联合巡防用脚步丈量平安;农家院落,民警串寨上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景美、人和、产业兴,离不开一抹抹“警察蓝”的真情守护。
今年以来,围绕“防什么、怎么防”,临沧市永德县公安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层基础,主动靠前预防,强化协同治理,推动社会治安可控可防,让群众安全感触手可及、底气更足。主动上门“串寨纳谏”访民情、解民忧,全县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达95.8%,群众安全感测评持续攀升。
通过“地毯式”串寨入户,社区民警深入村组、商铺、企业等,按照“不漏人、不漏户”的排查方式,全面准确采集核对人口信息和房屋信息,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台账,分级分类列管,定期访查,有效掌握人员动态轨迹。
串寨纳谏,入户走访零距离
在“串寨纳谏”中,民警广泛征求辖区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辖区群众急难愁盼,最大限度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及时化解和消除各类苗头性问题。
“刷单返利、网上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这些都是常见的诈骗类型,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走访中,民警反复叮嘱群众要时刻保持警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
县公安局坚持把法治宣传与“串寨纳谏”行动相结合,围绕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禁毒、消防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组织民警深入村社、街头、商超等区域,通过发放宣传单、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开展法治宣传,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安全防范意识,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地表达个人诉求,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创新宣传载体,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利用村(社区)居民微信群、永德警方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主动向群众推送法律知识和矛盾纠纷调处案事例,让群众了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科技支撑,“互联网+社区治理”
各派出所强化技防建设,在辖区小区安装智能门禁系统,实现“人、证、房”三合一验证,筑牢智慧安防防线,通过智能门禁系统与公安大数据平台联动,实现可疑人员预警、异常行为监测等功能,大幅提升治安防控精准度。将社会面所有监控探头接入通信运营商后台,发挥人脸识别、高空抛物抓拍等功能效用,提升智能感知能力,积极探索人口数据研判、碰撞、响应模式,综合指挥室牵头梳理人员流动趋势、矛盾纠纷苗头等信息,结合人口警情趋势,推送至社区警务队,值班巡逻民警实时响应、精密智巡,形成“下发+核查+落地”的工作闭环,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管住关键人、管好关键事,推动“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转变,切实在支撑“两队”实战上发挥平安建设作用。
走访排查,矛盾化解在源头
社区民警化身社情民意的“联络员”,常态化开展日常巡逻、入户走访等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全面排查掌握矛盾纠纷隐患,对排查出来的各类矛盾纠纷明确风险等级、包案领导、责任民警,按照“一站式受理、多元化调处、全链条化解”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稳控化解方案,协调综治、司法、基层法庭等力量,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等解决问题、化解风险,严防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
自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93起,向综治中心推送34起,同时,按照“谁调解、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矛盾纠纷回访制度,主动跟进了解协议履行情况,督促责任方如约履行协议,巩固调解成果,防止纠纷反弹,切实做到“矛盾有反复不放过、当事人不满意不放过、协议未落实不放过”,确保各类矛盾纠纷清仓见底。
倾听民意,服务群众暖人心
“串寨纳谏”既是排查隐患的过程,也是倾听民声的桥梁。民警通过拉家常、问需求,广泛收集群众对治安管理、便民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派出所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社情民意,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反馈,形成问题联治、服务联抓的工作合力。截至目前,走访群众2326户,解决民生诉求258件。辖区治安案件同比下降,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支持率和参与度显著提高。
服务企业,织密“治安防控网”
永德县公安局紧扣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采取“定期检查+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辖区治安乱点、“九小场所”和企事业单位“三防”措施等风险隐患的排查,督促指导企业落实安全防范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内部安全防范措施,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坚决预防和杜绝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不断提高企业风险隐患防控能力和干部职工安全防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