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这个搬迁社区靠什么实现社区治理稳定?
发布时间:2025-04-10  责任编辑:符晓

“感谢你们的调解!我会尊重法院判决,主动承担起应负的责任。”近日,在怒江州泸水市边境管理大队上江边境派出所叶子花社区警务室“南门”矛盾纠纷联调中心成功调解一起离婚纠纷后,当事人宋某由衷向工作人员表达感谢。这一幕,只是叶子花社区警务室深耕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叶子花社区警务室是泸水市首个入驻易地搬迁安置点社区的警务室。该社区居民来自全市五个乡镇,共600余户3000余人。搬迁后,邻里矛盾、家庭纠纷等问题逐渐凸显,为破解这一难题,上江边境派出所高位谋划、主动作为,依托社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建设警务室,配备2名民警、4名辅警。

在社区治理中,警务室通过“强队伍、织网格、建体系、强治理”,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水平,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上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自警务室建设以来,社区连续5年实现“六无”平安创建目标。这一成绩的背后,是警务室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力量的成果。

联调中心:矛盾纠纷化解的“终点站”

3月初,三某在耕作时不慎损坏了阿某的菜苗,双方因此争执不下。得知情况后,“南门”矛盾纠纷联调中心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耐心地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劝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上江“南门”矛盾纠纷联调中心的建立,是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措施。自中心建设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0余起,调处成功率达100%。

“不能把群众的事情当作小事情来处理,要站在双方的角度去换位思考,按照当事人的心理和角度去调和、平息,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才能达到调解的目的。”叶子花社区警务室民警说。

围绕让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过得好”的目标,上江边境派出所在工作中探索出“强党建、助联动、分时段、盯重点、勤走访、化隐患”工作法,努力打造易地扶贫安置小区社区警务“标杆样板”。

 

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叶子花社区警务室持续推动“红心、暖心、放心、精心、齐心”的“五心网格”打造,科学划分30个基础网格,配齐配强网格员40名,充分发挥好网格员等社区综治队伍在社区人口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特殊群体服务管理等工作中的作用,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暖在“格”中传。

自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以来,网格员上报矛盾纠纷等隐患问题200余件。通过网格“串起”社区大小事,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入手,积极协助处理群众反映漏雨漏水、生病就医、就学就业等问题,开展暖心关爱活动20场次,暖心慰问200余户,实现小事解决在网格、大事处理在社区。

“小崔普法”:法治教育的“暖心课堂”

晚上8点,叶子花社区警务室的“小崔夜校”准时开课。社区民警崔铁利用居民晚间休息时间,组织大家集中学习法律知识,帮助群众排忧解难,用生动的案例和通俗的语言,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上江边境派出所深入推进“三治融合”,创新打造“小崔普法”法治宣传品牌,通过集中普法、上门普法、线上普法等多种形式,累计开展普法活动200余场次,真正将法律送到群众身边,送进群众心里。

如今,“小崔普法”已成为社区居民喜爱的文化活动之一,大家伙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显著增强,社区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从矛盾纠纷化解到法治宣传教育,从网格化治理到暖心服务,叶子花社区警务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治理的深刻内涵,成功打造了易地扶贫安置小区社区警务的“标杆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