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一群背着背包的警察走在街巷阡陌,背包带在警服上勒出的印记,恰似连接警民的血脉纽带。在楚雄州南华县罗武庄乡这片红土地上,书写着“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的温暖故事。
“你们怎么走哪里都背着包?包里都有什么?”罗武庄乡臧当村委会的村干部遇到背着背包的民警便随口问道。
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台照相机、一个急救包、一支笔、一本记事本、一摞宣传资料、一张警民联系卡、一本法律法规书……一个背包就是一个服务窗口。
“听第一线声音、拿第一手资料、做第一道服务、解第一难问题”。罗武庄派出所围绕“四个第一”,扎实开展进工地、进校园、进村寨、进家庭“四进”活动,不断延伸服务触角,将警务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民警在走访中发现,辖区83岁高龄的李奶奶一直未办理二代身份证,生活中有诸多不便,现在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无法到派出所办理。民警立即拿出包里的“设备”为其办理证件。
“过去下村走访发现老人没办身份证,得回所里取设备,现在直接现场办理,让‘群众跑路’变成‘民警跑腿’。”民警一边说着一边把户口本和刚办好的身份证递给李奶奶。
“背包警务”推行三个月来,这支队伍已累计为11名行动不便老人上门办理户口本、居民身份证、社保卡等证件;调解矛盾纠纷23起,开展反诈宣传覆盖9个自然村。在羊成庄村,78岁的彝族普阿婆摸着刚办好的社保卡感慨:“这些‘背篼警察’比亲儿女还勤快!”
“刚开始觉得背这么重的包巡逻是负担,直到帮留守儿童小芳补办户口本时,她从书包里掏出个苹果塞给我,我才突然明白这背包装的是群众沉甸甸的信任。”新民警在日记里写道。如今每个民警的背包里都多出本“民情手账”,密密麻麻记着各村孤寡老人用药需求、农忙时节治安重点等信息。
派出所负责人介绍,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紧紧围绕“破小案、办小事、解小忧”,做实群众工作,创新推出“一背三带”工作法,背设备下乡、带政策宣讲、带隐患摸排、带温暖上门,将群众的需求和派出所的工作,统统“放”进警务背包。
民警走到哪里,背包背到哪里,警务跟到哪里。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承载了打通山区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为民初心,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彝乡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