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河州金平县公安局城关边境派出所牢固树立“校园安全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立足“主防”定位职能,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务实举措,聚焦“以点带面、区域联防、分类施教、隐患排查、法治宣传”五项措施,实现了校园师生法治意识明显提高、校园案件事故“零发生”的目标。
在“建机制、谋长效”中主动担当,织好校园安全“基础网”
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发挥校园警务室区位优势,密切与职能部门和相关警种的协作配合,健全完善“安全形势共研、安保力量共建、法治教育共宣、涉校案件共防、周边隐患共治”的“五共”协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检查、组织专题教育。
建立纠纷化解机制。牢固树立“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的工作理念,构建矛盾纠纷学校、家庭、校园警务室“三方”调解机制,形成“学校老师牵头、驻校民警配合、学生家长参与”的调解模式,及时发现并配合学校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2起。
建立“三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校园警务室纽带作用,签订警校联创联建协议书,建立“党建联创、警校联动、会议联席、家校联管”的“四联”工作机制,向学校研提安全防范、法治教育、普法宣传意见建议28条,不断筑牢联教联育阵地,构建“家庭+学校+警方”共管共育格局。
在“聚合力、护稳定”中忠诚履职,织牢校园安全“平安网”
齐抓共管聚合力。选派工作能力强、法治素养高的2名民警进驻校园警务室,积极联系消防、禁毒、卫健等部门开展主题法治宣传7场次,探索组建学生普法宣传队30人,培养法治辅导员5人,将法治资源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师生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和法治实践的参与度。
多元普法护稳定。牢固树立“普法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的工作理念,从“开学第一课”抓起,结合定期主题班会,将法治教育覆盖到每一名师生,分批次组织师生到金平青少年普法基地参观见学。同时,通过“警营开放日”、法治辩论赛等普法活动,构建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立体式”普法矩阵,全力护航校园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
宣传教育“零距离”。综合采取“法治夜课堂”“法治讲堂”等形式,常态化开展防欺凌、防溺水、防性侵宣讲,拍摄制作《法在身边》专题普法短视频37个,以校园为原型拍摄制作的《向校园霸凌说“不” 警方贴身守护有温度》荣获“法润彩云南”之“石榴红”主题网络普法作品三等奖,为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法治校园打牢坚实基础。
在“践使命、当先锋”中焕发新生,织细校园安全“管理网”
校园安防无死角。建立“动态执勤、驻点守护、周边巡逻、视频巡查”“四位一体”防控工作机制,常态运行“派出所护学岗+教师巡防岗+学校安保岗”“三岗融合”护校模式,常态化对学校内部及周边行业场所开展安全检查,排查整改问题隐患27个,定期召开校园周边行业场所管控会,逐一细化管控措施、逐人明确管控责任。
重点要素全管控。每周评估校园周边治安风险、重点人员隐患,每月分析复盘校园周边警情、案件,定期向学校和教育体育、市场监管等部门推送风险提示和治安信息,明确校园周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全面做实校园周边实有房屋、实有人口的建档管理,确保重点风险隐患100%纳入视线、100%管控到位。
服务师生“零遗漏”。聚焦师生急难愁盼,建立“一人一档”学生档案、服务师生联系群、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等,先后帮助困难学生8人,优先办理身份证315张,服务教师48人。会同教育、司法、民政、妇联、关工委、学校成立“义务帮教组”,联合开展重点学生“一对一”个性化帮教服务,得到辖区师生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