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州洱源县公安局坚持强基导向,把公安基础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中,推动“力量融合、工作融通、手段融智”,努力构建“基层基础共抓、矛盾纠纷共排、风险隐患共管、安全防范共建”的“三融四共”社会治理新模式。
警民共建,基层警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强化组织管理正规化。及时与地方党委、政府进行汇报沟通,明确组织体系,将群防群治工作纳入乡(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详细的工作细则,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真正做到组织、人员、工作落实到位。日常融合管理常态化。按照“全面设防、精确指导、有效管控”要求,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郑家庄警务室配置1名驻村民警和1名辅警的基础上,推行三户一组、每组一周、轮流巡防模式,推动社区警务与治安联防深度融合形成常态,做好邻里间的相互守望工作。实现警务资源聚合化。整合联防队值班室与警务室,配置警棍、手电等警务装备及办公设备,对全村108名治安联防队员进行常态化指导培训,落实日常守护巡逻、敏感节点联合巡防、共同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机制,实现了日常守护无缝隙、巡防工作指导零距离、突发事件处置快反应。
全民共治,完善机制助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强化所、组、户三级联动机制。驻村民警指导村组长收集治安信息,提供案件线索,调解民事纠纷,落实联户联防措施,管控外来人员;村组长督促户主教育管理家庭成员,妥善处理邻里关系;户主教育家庭成员自觉守法,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强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郑家庄党支部共有49名党员,建立完善党员责任区负责制和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实现社区信息互通共享。发挥党员人熟、地熟、情况熟和模范带头的优势作用,及时排查矛盾纠纷,掌握社情民意,第一时间疏导化解,在和谐稳定中起到了“润滑剂”作用。依托郑家庄同心议事制度推动长效共治。针对多民族杂居特点,郑家庄成立“1+2+7”的10人议事小组(“1”指党支部书记、“2”指两个村民小组长、“7”指7个民族的议事代表),根据各类矛盾纠纷发展态势和特点,提上议事制度,集体讨论解决方案,动态闭环跟进,确保完全处置化解。
成果共享,主动警务聚民族民心相亲相爱
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当好各族群众的“贴心人”。驻村民警遵循“七个民族一个村,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工作理念,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警民同心,积极参与村内孝老爱亲、民族和谐团聚等活动,帮助协调解决村组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化信息收集,当好信息的“采集者”。民警经常深入村头巷尾走访,与群众拉家常、谈家事,及时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全面掌握社情民意,使警务活动向最前端辐射延伸。优化为民服务举措,当好法律政策的“宣传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推进“公安服务+”,进一步精简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质效,分享公安“放管服”改革成果。建立户籍业务咨询群,及时回复和指导在外务工群众办理户籍业务。通过发放宣传单、联系卡,召开座谈会、院坝会、法治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深入讲解安全知识、法治知识,让群众在热热闹闹中学习安全防范知识,在唱唱跳跳中提高法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