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红河州金水河边境派出所:金水河畔升腾百姓幸福味
发布时间:2025-01-23  责任编辑:汪雨春

在美丽的金水河畔有三条河流,北部东谢河警务区的藤条河、中部伉偭社区的金子河和南部隔界警务区的南列河。三条河在红河州金平县金水河口岸汇聚流向越南。

位于三河之上的红河边境管理支队金水河边境派出所,紧贴边境和辖区实际,因地制宜、因情施策,以每条河流上的警务室为核心,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范化为导向,全力提升边境管控效能,奋力开创合力强边固防建设新局面。

南列河位于金水河村委会隔界村,与越南隔河相望,因边境线均以河为界,故此而得名“隔界”。自2020年5月,“隔界抵边警务室”正式成立,金水河边境派出所民辅警便扛起了隔界村边境线的管控任务。

  

“起初,我们都听不懂这里的群众说话,很多工作无法开展。”隔界警务室民警说,为了打通与群众的沟通障碍,他们主动找到隔办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二十大代表普玉忠取经,寻找融入隔界村的方法。

此后的时间,民警随身携带一本“联心日志”用来记录群众的点滴需求。大到办理户口、招工上学,小到婆媳不和、邻里纠纷,甚至路灯不亮等一些小事,他们都记在本上。时间长了,就连当地的哈尼民族语言他们都能听懂了,与村民的关系也更近了。

“只要我还能走得动,我就要去巡边,去擦界碑、涂红漆。”1月6日,金水河边境派出所组织开展了新年第一次巡逻,在巡边间隙,民辅警围坐在普玉忠身边,聆听他讲述15年来巡边守边的故事。民警说:“我觉得现在的我,从普书记身上学习到了许多精神,就像普书记和我说的一样,党员精神可以是很多种,我要践行的就是‘我的心里始终装着群众’。”

边疆稳则边民安。隔界警务室成立以来,金水河边境派出所创新推出“十户联防+网格化管理+护村队+联防所”的联管联控工作机制,探索出“‘猎豹宾馆’守护边境线平安”“智慧警务有效遏制跨境违法犯罪的发生”“警民联心日志架起警民连心桥”等打造边境辖区平安管控新模式,有力促成了“生产是执勤、平时是巡逻、处处是防范”的边境群防格局。

  

藤条河沿着中越边境向深处蜿蜒,复杂的地理环境为不法分子创造了自然优势,位于此地的金水河边境派出所东谢河警务室民警通过联合解放军、联防所等友邻单位,发挥群防群治成效,有力筑牢了边境管控的铜墙铁壁。

“你们来啦!快尝尝我家种的香蕉!”1月14日,村民见到巡逻队伍在边境沿线便道巡逻,便怀抱大串香蕉朝巡逻队伍追了过来,热情招呼队员们品尝。

温馨的警民关系,源于金水河边境派出所全力打造的新时代“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升级版”。按照“一村寨一策”“一社区一策”的整治思路,深入推进东谢河警务区社会面综合整治工作,民辅警主动融入村组干部、联防队员、辖区群众、治安信息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加强社情民意、矛盾隐患问题等信息收集工作,做到村中有事我必知。

  

民警将原本群众与村组干部“两张网”融合成社会治理体系“一张网”,对边境重点地段进行研判分析,寻找跨境违法犯罪发案规律、特点,有针对性开展防控打处。同时,还试点推出“视频巡+步巡+车巡”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边境辖区巡逻防控,着重对案(事)件多发、易发的重点区域以及场所、商铺等人员聚集区域开展不间断巡逻,切实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形成有力震慑。

金子河途经伉偭小镇,8种民族易地搬迁的特殊情况增加了社区工作的难度。

“这些大爹大妈说话我听不懂啊!我说的他们也听不懂。”“见到民辅警就远远地看着,主动打招呼他们都不愿搭理。”2021年6月,金水河边境派出所伉偭社区警务室挂牌成立,第一任警务室民警面对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至此的2120名群众,他这个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一时间也“哑口无言”。

“这包我见过,之前好多当兵的战士来我们村时他们都背着,感觉很亲切,现在看到你们背上这包感觉也不那么陌生了。”居民边绣字边说。

民警在走访中发现,社区的少数民族都喜欢绣花,他就带着部队转隶时留下的军用挎包请他们帮忙绣字。自此,每次出入社区都背着绣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挎包,这件事让民警们迈出了与居民沟通的第一步。

  

警务室运营以来,金水河边境派出所创新推出“8+1”工作机制,选派了7名责任心强、群众威望高的少数民族群众和1名商业代表作为调解员,设置少数民族调解室,按照楼宇“网格化”管理制,采取“三级”联调工作法和矛盾纠纷“五步调节法”,调解员在工作中认真登记群众诉求和问题矛盾,事后归纳整理、分析讨论,并组织人员定期回访,切实将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起始阶段,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10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辖区”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