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富源县公安局牢固树立“校园安全第一”思想,主动牵引、主动融入、主动担当、主动作为,构建环境治理、责任落实、巡逻护校、风险防护“四圈”,严密防范各类涉校涉生案事件,全力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主动牵引,构建“环境治理圈”,筑牢校园“防护盾”
联勤联动整治。会同教育、交通、综治、卫健、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重点针对校园周边的中小旅馆、出租房屋、网吧、游戏厅、流动摊贩等定期开展整治工作,严查仿真枪、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及销售涉黄、涉暴力音像、书籍等商品的违法行为。2024年开展联合检查12次,检查行业场所879家次,督促整改隐患162起。汇聚信息资源。全方位掌握学生思想行为动态,第一时间发现风险隐患和苗头动向,确保发现及时、介入处置有效;督促校方建立完善家校联动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学生活动轨迹,寒暑假期间保证“一天一信息,一周一电话”。精准关心关爱。督促校方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强化思想引导,同时建立特殊关爱帮扶库,开展精准帮扶。
主动融入,构建“责任落实圈”,拧紧护校“安全阀”
切实落实“三防”责任。督促校方严格落实人防、物防、技防,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县学校视频盲区、死角安装防欺凌预警系统,通过声音分析、研判、预警,有效甄别校园欺凌或打架斗殴,赢得工作主动权,及时有效处置,防止事态升级。推进“快反分队”建设。整合安全副校长、安全办教师、校内安保、体育教师等力量,在各学校全覆盖建立8至10人的“快反分队”,加强钢叉、盾牌、警棍等器械使用方法和技巧的培训,组织学校开展以防火、防自然灾害、防刀斧砍杀、防驾车冲撞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紧急疏散、外来入侵处置等实战性演练,不断提升快反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法治教育。以“开学第一课”和法治宣传进校园为载体,认真开展防欺凌、防侵害、防电诈、防溺水等针对性安全宣传教育,并加强各类水库、河流、坝塘、沟渠周边的巡逻,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学生溺水事件发生。
主动担当,构建“巡逻护学圈”,铺就安全“上学路”
细化学校护学岗落实。在每日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实行“高峰勤务”“护学岗”制度,协同学校组织公安民警、学校保安和老师、家长建立“家、校、警”三方安全守护模式,确保每一所校园及周边地区有人管、有人看、有人巡、有人防,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实化学校周边巡逻防控。严格按照《富源县公安局巡逻防控“钉钉打卡”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和《关于进一步细化富源县公安局巡逻防控必巡线、必到点的通知》要求,科学规划巡逻线路,将学校纳入“必到点”,切实提升学校周边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最大限度挤压涉校违法犯罪空间。在城区划定12条必须线、96个必到点,农村地区集镇所在地由派出所组织警力,村(居)委会由社区民警、“一村一辅警”、基层治保力量等开展巡逻防控工作。强化校园周边视频巡查。依托平安富源平台,将学校内部、周边视频监控全量接入,情指中心、各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加强视频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突出情况。
主动作为,构建“风险防护圈”,撑起师生“平安伞”
排治涉校风险隐患。积极开展涉校矛盾纠纷和校园欺凌隐患排查、预警介入、矛盾化解、教育处置等工作,形成“公安+学校”双轨并行格局。同时,依托“悄悄话信箱”畅通师生群体与警方的直接沟通渠道,在全县各校园设置“悄悄话信箱”306个,收集信件19条,及时处置风险隐患19个。11月14日,胜境派出所民警在富源县六中“悄悄话”信箱里收到一封信,及时干预、面对面疏导,涉事学生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第二天,民警收到涉事学生的感谢信。严打涉校违法犯罪。始终保持对涉校涉生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坚决扫除一切危害校园安全的黑恶势力,坚决依法查处教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人员,坚决打击针对学生的性侵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学生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