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警界传真 > 正文
红河州绿春县公安局:法治之光点亮边疆治理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1-07  责任编辑:汪雨春

近年来,红河州绿春县公安局坚持以法治建设为引领,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执法水平,为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委引领——法治建设的“航标方向”

绿春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始终将其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充分发挥党委在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安排法治建设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法治建设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绿春公安为法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将法治建设贯穿于公安工作的各个环节,引领全体民警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切实做到依法履职。

 

行案快办——执法效能的“高速引擎”

2024年1月,绿春县公安局成功打造全省首个行政案件快办中心,这一创举打破了传统行政案件办理的繁琐桎梏,通过对案件的精准分流、简化流程、简化证据收集固定形式,实现了简易案件的快速处理。“快”而不失公正,快办中心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每一个证据确凿、事实清楚的行政案件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结,让当事人在感受执法高效的同时,也对公平正义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此举大幅提升了行政案件的办理效率,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推行以来办理的200余起案件平均能在3小时内办结,并实现“零投诉、零复议、零诉讼”。同时为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使民警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社会治安防控的前沿阵地,为绿春的长治久安筑牢了坚实根基。

法律顾问——执法决策的“智慧锦囊”

绿春公安大力推行法律顾问制度,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团队深度参与到公安机关的日常执法工作中。近几年,相继聘任云南天外天(蒙自)律师事务所、云南谣光律师事务所、云南盟志(个旧)律师事务所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从重大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到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从疑难案件的法律剖析到执法风险的预警防控,法律顾问们凭借深厚的法律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执法工作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法律支持与咨询服务。2024年以来,顾问团队开展疑难案件法律剖析10次,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15次,法律培训3期。法律顾问机制为公安机关提供了精准的法律意见和解决方案,有效避免了执法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提升了执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让法治精神贯穿于每一个执法环节。

 

 

集体议案——疑难案件的“会诊智库”

绿春公安严格落实上级公安机关关于疑难复杂案件办理的指导意见,建立《绿春县公安局重大疑难案件集体审议工作制度》,为攻克执法难题打造了“会诊智库”。遇到案情复杂、定性存疑、法律适用存在争议的案件时,由局领导、法制部门、办案单位等相关人员组成集体议案小组,共同研究讨论案件的事实、证据、法律适用等问题,集思广益,共同探寻案件的真相和最恰当的处理方式。每年约平均开展集体议案5期,每期至少对1起案件开展审议。通过集体议案,有效避免了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了案件的办理质量,确保了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案例点评——执法细节的“校验标尺”

推行案例点评制度,是绿春公安提升执法水平的又一“法宝”。通过定期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执法案例,组织民警进行深入细致的点评分析,将执法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置于“放大镜”下审视。自推行以来,每季度至少开展案例点评1次,从案件的受理、调查取证到法律适用、程序执行,逐一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查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案例点评制度让民警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促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严谨、精准,执法行为得到了规范,执法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律师驻所——基层法治的“固本基石”

律师进驻派出所,推动多元共治,整合警律资源,形成治理合力。2024年以来,绿春公安创新性地推行律师驻派出所工作模式,在大兴镇派出所、三猛派出所建立挂牌“律师驻所工作站”,为基层法治建设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律师常驻派出所,为前来办事的群众提供免费、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同时,律师还积极参与到派出所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凭借其客观中立的立场和专业的法律知识,巧妙化解了许多复杂棘手的邻里纠纷、民事矛盾,成为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推行以来,派驻律师共参与化解纠纷约19起,接受群众法律咨询60余人次。此外,律师对派出所的执法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指出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促进基层执法更加规范、公正、透明,有力推动了基层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

多元培训——执法能力的“锻造熔炉”

执法主体的能力建设是法治建设的根基所在,绿春公安党委高度重视执法能力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民辅警执法水平,搭建起一座全方位的能力提升“锻造熔炉”。一是用好“绿春公安夜校”学习平台。利用“绿春公安夜校”平台,邀请法律专家学者、办案能手等进行授课,在一堂堂精彩的课程中传递法律知识、实战技巧,让民辅警在业余时间不断充电。2024年4月开班以来,共举办27期。二是开展执法培训。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送教下乡”结合方式,针对不同警种和岗位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执法业务培训,模拟实战场景、案例深度解析,提高民警专业技能,2024年开展培训10期。三是开展执法比武。如开展笔录制作技能比武、现场勘查能力比武、案件审核比武等,通过比武,激发潜能,提升民辅警执法能力素养。四是开展民警旁听庭审活动。积极与绿春县人民法院沟通,建立《绿春县公安局民警旁听庭审制度》,组织民警定期开展旁听庭审活动,民警直观了解案件审理流程,深刻体会证据链的严谨性,增强民警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法治思维,推行以来共开展旁听庭审活动13期。通过这一系列多元举措,民警们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中不断磨砺,执法能力在日积月累的淬炼中愈发精湛,为法治建设锻造出一支本领高强、素质过硬的公安尖兵队伍。

 

 

普法宣传——法治理念的“传播先锋”

绿春公安积极创新普法形式,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上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制作推出一系列普法影视作品,如《“命”运》《“毒”白》《“赌”网恢恢,“输”而不漏》《买断的人生》《花季“陷阱”》等普法强基系列以及20余部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校园安全等微视频,投放到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播放宣传,将法律知识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线下则成立绿春警方法律服务团队、雷霆警花普法队、交警普法小分队以及基层派出所普法队伍,深入社区、学校、企业、乡村等基层一线,通过普法影视“电影下乡”、举办“双语”法律知识讲座、大喇叭普法、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发放普法宣传资料、设置法治宣传栏等方式,覆盖全县辖区,面对面地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解答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绿春公安就像一台台法治理念的“播种机”,将法治的种子播撒在边疆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法治之花在群众心中绽放,为法治建设培育了肥沃的土壤。绿春公安以坚定的信念、有力的举措,书写了法治建设的新篇章,为边疆地区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安宁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