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普洱边境管理支队聚焦边境辖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需求,持续深化“法治宣传固边防”活动,以“向日葵”普法计划为依托,整合资源、创新形式,通过建强普法队伍、拓展普法阵地、丰富普法载体,构建起具有普洱边境特色的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建强专业队伍,实现普法力量“全覆盖”。按照“一所一队”的要求,推动支队所属各基层单位成立由民警、教师、村干部、家长、志愿者组成的普法服务队。“红三丫”普法服务队、“边关向阳花”普法服务队……一个个具有本地特色的普法服务队成立,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因地制宜地在辖区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确保了普法工作责任到人、覆盖到点。同时,实行“一校一策”,选派优秀民警到辖区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班级法治辅导员,不仅开展针对性的法治教育,还成为家校信任的桥梁,警民关系更加和谐。目前,支队已实现辖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累计开展校园普法300余场,学生法律知识知晓率普遍提升。
打造精品课堂,推动普法内容“精准化”。针对未成年人认知特点,支队推出“精品普法小课堂”系列课程,提升普法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各普法服务队定期走进学校、村寨,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与治安管理、出境入境管理、禁毒等相关的法律知识,设计法治游戏、互动问答、剧本推理、普法手工、普法绘画课等形式的普法课程,通过“小班制”授课增强互动性,累计覆盖学生2万余人次,涉校纠纷同比下降30%,校园法治氛围日益浓厚。

创新场景普法,增强法治体验“沉浸感”。突破传统普法宣讲模式,将普法课堂延伸到边境一线和执法执勤现场,强化实践教育。一是以边境巡逻为契机,邀请未成年人参与巡边,途中向未成年人讲解国界法律知识,通过真实案例警示非法越境的危害;二是组织学生走近界碑,开展“界碑下的法治课”,将爱国守边意识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累计开展活动80余场;三是“沉浸式”参观派出所,开放基层派出所作为普法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警械使用、观摩接处警流程,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对法律权威的敬畏感。此外,支队还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学校在边境辖区搭建了四个法治教育基地,作为未成年人法治学习的平台长期开放、专人讲解。辖区涉未成年人案件逐年下降,法治宣传教育的预防作用持续显现。
下一步,普洱边境管理支队将持续深化“普法队+精品课+场景化”“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推动未成年人法治教育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化,为守护普洱边境地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