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金水河畔的国门守护者:从百年汛卡到国际枢纽的温情坚守
发布时间:2025-09-28  责任编辑:符晓

在红河州金平县的最南端,藤条江静静流淌,见证着一座国门的沧桑巨变。这里,就是金水河口岸,一座承载着百年历史的国家级陆路口岸。它起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戍边汛卡,历经民国动荡、战火洗礼,到1993年复关,跃升为国家一类口岸,再到2022年升级为国际多边口岸。

如今,它不仅是中越边境的重要纽带,更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前沿的“黄金通道”。而守护着这条百年蝶变之路、维系着国门安宁与繁荣的,正是金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队的移民管理警察们。他们以“温检有度”的坚守,在历史的回响与新时代的使命中,书写着责任与温情。

通关有速度,服务有温度,让每一次出入境都暖心

“请出示证件。”查验台前的执勤民警面带微笑、声音清亮。对他们而言,“严谨高效”不只是流程规范,更是让通关更快一点的追求。而口岸不断升级的硬件与制度保障,则为效率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近年来,在金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金水河口岸焕发蓬勃生机,“数字国门 智慧边检”建设水平显著提升:联检部门工作环境得到改善、查验基础设施升级迭代、通关更加快捷顺畅,口岸建设跃升全省陆地口岸前列。在完善的设施和制度基础上,民警们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举措,为赶时间的商旅开通“绿色通道”,为携带行李的旅客主动提供帮扶,为语言不通的跨境群众配备翻译指引,努力实现通关“零等待”。

护航发展路,推动边贸发展,让地方经济更有活力

作为连接东南亚、辐射多边的重要国际枢纽,金水河口岸的顺畅通关,直接牵动着地方经济的脉搏。民警们深知自己守护的是一条边疆经济发展的动脉,2023年以来,金水河口岸累计查验出入境旅客超过120万人次、车辆超过1000辆次,进出口货物量达9.4万吨,贸易额达10.7亿元。

  

执勤队优化货物查验流程,让本地的特色农产品通过“快速通道”远销海外,让进口的生产物资高效通关、及时送达;联动商户解决通关难题,用精准服务为边境贸易“降本增效”。在他们看来,守护好这条“发展动脉”,就是为金平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让口岸百年传承积淀的流量,真正转化为地方发展实实在在的增量。

守好国门关,筑牢安全线,让边疆安宁更有底气

国门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这重担沉甸甸地压在民警们的肩上。从清末的汛卡,到现如今专业化、正规化、智慧化的管控,安全始终是口岸建设发展的稳固基石。金水河边检人始终保持“利刃出鞘”的警觉,忠诚履行守护国门的政治责任,严格检查出入境人员,强化口岸管控,有力防范打击跨境违法犯罪,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国门口岸稳定。

  

同时,执勤队民警把普法宣传融入日常,在通关现场设立咨询台,走进边贸市场讲解法律法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群众什么能携带、什么不能越界,让“守法通关”的意识扎根在每一个出入境旅客心中。

情系边民心,呵护少年梦,让国门情怀代代相传

“警民一家亲”是刻在执勤队民警骨子里的信念,也是口岸与边民百年共生关系的延续。他们走进边民家中听诉求、解难题,帮独居老人跑腿办事,为困难家庭送去关怀,让“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承诺在边境线上落地生根。

  

而边境的孩子们,更是他们心中的牵挂。作为国门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民警们带着孩子们认识界碑、了解从汛卡到国际枢纽的国门故事;开设“安全小课堂”,教孩子们防范风险、保护自己;捐赠书籍文具,用爱心陪伴留守儿童成长。

从边陲锁钥到国门枢纽的华丽转身,映照着金水河边检人矢志不渝的忠诚足迹。未来,金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队将以理想信念为剑盾,以赤诚之心为灯火,在祖国边境一线,刻下金水河边检人“忠诚为民、担当奉献、专业文明、公正廉洁”的铮铮印记,为国家对外开放和红河州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