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市镇康县创新实践工作联商、机制联创、队伍联训、边境联防、村寨联治的“五联”机制,构建起具有边疆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打造边疆治理现代化样板
镇康县建立“五个一体化”指挥体系,实现联指中心和综治中心指挥调度、信息收集、分析定性、分流处置、督办闭环的有机衔接,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南伞镇刺树丫口联防所推行的“执勤+学习+宣讲”工作模式,培养出一支既会执勤又能调解的多面手队伍,实现边境管控点、线、面有机融合。
构建全民参与防控体
镇康县把国旗插在边境线、支部建在联防所,通过联防党总支、联防党支部,将党员与边民紧密联系起来。党员家庭挂牌亮身份,带头参与网格治理。红岩村实行“五户联保、十户联防”机制,村民出门就是巡逻、种地就是站岗、放牛就是放哨;包包寨村每周升旗后的自发巡逻成为常态。
创新边疆普法新模式
镇康县将法治宣传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组建“双语普法队”,用少数民族语言宣讲法律知识。创新的“火塘普法”“非遗搭台”形式,把生硬的法律条文改编成朗朗上口的民歌和“阿数瑟”调子,在“陀螺村超”联赛等群众活动中融入普法宣传。这些接地气的普法方式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边民守法护边自觉性显著提升。
传承红色戍边基因
镇康县注重红色基因传承,通过戍边馆展示三代守边人的感人事迹。“争当一辈子好边民”活动培育出58名“红色宣讲员”,设立36个“党员先锋岗”。勐堆乡帮东村将戍边精神写入村规民约,村民自发组建护村队,与边防部队共同开展“党旗插在界碑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