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临沧市耿马县:党政军警民“五个共同”共绘边境治理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4-16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大水井村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机制为核心,将基层治理与强边固防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活动共同过、安全共同守、产业共同兴、民生共同惠、文化共同传”的“五个共同”边疆治理新路径,成为新时代边境治理的生动典范。

 

组织活动共同过,大事小情一起议

大水井村创新“1+5+N”联席机制,由村党总支牵头,与驻地军警站所成立“遂行军事任务型”联合党支部,由大水井村党总支书记任书记、河外边境派出所民警任副书记、边防检查站党员任委员,开展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结对共建,联合驻地军警、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和乡贤能人每月组织开展至少1次支部活动,共商边境巡逻、村寨发展、民生难题,形成“决策共商、资源共用、难题共解”的治理格局。2024年以来,通过“火塘夜话”“田间课堂”收集建议42条,党群关系在共商共议中愈发紧密。

安全防线共同守,平安家园一起护

大水井村将边境线划分为3段管理,结合53个微网格化做好全村安全工作,成立驻村工作队员兼“自然村长”、社区民警、联防员等力量组成的“护边联防队”,每日巡查国境线。设立“党员护边先锋岗”,带动全村318户群众“挂包”边境线,依托2个联防所,创新“智慧守边”模式,安装边境监控设备144处,每年开展警民联合演练,边防官兵教战术、民警教法规、民兵教巡逻,实现人防、物防、技防联动,形成“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群防群治网络,对河流堤防、山林火险、特殊人群等重点领域进行排查,让安全防线越守越牢。

 

产业发展共同兴,致富路子一起闯

大水井村结合资源优势,构建以种植养殖为主导,边民互市为辅,带动产业发展,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采取“党建+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延伸产业发展链条,种植魔芋480余亩;大力发展蚕桑特色产业,户均每年增收1.75万元。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8.7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6万元。如今,边境线上“巡逻道”同时是“产业带”,边民鼓了口袋,更坚定了守土固边的信念。

民生实事共同惠,有难大家一起帮

村里建成“四位一体”党群服务中心,河外派出所民警兼任大水井小学“法治副校长”,村医定期开展“健康戍边行”。针对留守老人儿童,军警民结对组建“护苗助学队”“夕阳关爱团”,2024年解决就学、就医等难题4件。村内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完成道路拓宽、污水管网改造、红色栈道等工程,建成集停车场、老年人活动场所、篮球场于一体的多功能应急避难场所,通过“订单式、地摊式、轮班式”“三式”服务,解决群众诉求30件,办结率达100%。村党总支以“党员带头、乡贤示范”为抓手,解决农户“不愿搬、不愿拆、不愿建”问题,20名党员带头拆墙透绿,村中“黄牛饮水”等3D墙画成为大水井村独有一景。

 

优秀文化共同传,民族团结一家亲

大水井村结合汉族、布朗族、彝族等多民族杂居现状,将民族团结融入日常,把“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固边文化”以图文描摹在村巷屋壁中,以“尊重民意、倾听民声、回应民切”为出发点,把“小微权力”监督、强边固防、民族团结等问题写进村规民约。每年开展“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产党”主题活动,组建“迷彩之恋”文艺宣传打歌队,讲好大水井红色故事,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着力将大水井打造成为边境线上最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水井村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从“末梢边境”到“前沿阵地”,大水井村用党政军警民握指成拳的生动实践,书写了“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时代答卷。在这里,每一座界碑都铭刻着忠诚,每一户庭院都升腾着希望,共同绘就了边疆稳固、边民幸福、边境繁荣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