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强边固防 > 正文
临沧市河外边境派出所的新时代“枫桥答卷”
发布时间:2025-04-14  责任编辑:符晓

近年来,临沧市河外边境派出所坚持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主防职责,以“机制破茧、平台融汇、三阶精调”为抓手,构建起覆盖广泛、高效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网络,实现矛盾“预防在萌芽、处置在源头、化解在基层”。

 

“机制破茧”:构建“三调联动”立体调解体系,打破治理壁垒

针对边境地区矛盾纠纷多元复杂特点,派出所联合驻地司法所、涉外法庭,打破部门壁垒,打造“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受理—调解—确认”全流程闭环管理。

派出所前置处置。依托综治网格与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介入纠纷现场,制止过激行为、稳定事态,为调解争取“黄金时间”。

司法所专业支撑。组建法律智囊团,提供法律法规解读、法律援助服务,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从源头减少“以闹维权”现象。

涉外法庭权威指导。发挥涉外司法审判经验,引入国际通行规则及司法判例,为跨境贸易、劳务纠纷等提供专业法律指引。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通过定期联合研判会议深度融合调解流程,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

 

“平台融汇”:打造“多方联动”协同治理格局,夯实基层根基

联合驻地党委和政府、综治中心、村委会(社区)搭建“四位一体”综合治理平台,构建“区域全覆盖、矛盾前端预防”工作模式。

党委、政府统筹资源。出台专项政策,保障调解工作人、财、物投入,强化制度支撑。

综治中心智慧赋能。综治中心作为“数据中枢”,对矛盾纠纷实时分类、动态预警、态势分析,为精准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村社组织深度参与。组织村“两委”深入田间地头排查纠纷隐患,掌握历史背景、人情关系等“软信息”,助力调解“接地气”,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优势。

派出所履职尽责。社区民警积极维护现场秩序、处置违法行为,并同步开展普法宣传,提升群众法治意识。

四方建立“每日互通、每周排查、每月研判”常态机制,实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三阶精解”:创新分级调解工作法,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本土样本”

推行“阶梯式”矛盾化解机制,根据纠纷复杂程度分级处置,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辖区”。

一阶调解:网格“前哨”化小患。发挥“和谐河外”义警队、“自然村长”、网格员等群体的作用,深入开展日常巡查,对发现的邻里口角、家庭琐事等矛盾纠纷进行就地调解,实现90%以上简易纠纷“即查即办”。

二阶调解:多方联动止纷争。针对婚姻家庭、土地权属等复杂纠纷,启动“派出所+村委会+治保组织”联合调解机制,从法律条文、公序良俗、村规民约等多维度介入,综合运用“情、理、法”柔性化解,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三阶调解:专业攻坚破难题。对疑难复杂、久拖未决的“骨头案”,组建“法律专家+心理咨询师+乡贤能人”专业调解队,引入心理疏导、道德评议等手段,结合司法确认程序形成解决方案。通过定期开展调解技巧培训、建立“一人一档”回访制度,持续提升基层调解队伍能力,确保矛盾化解“案结、事了、心服”。

下一步,河外边境派出所将坚定不移把助推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不断探索创新工作举措,深化与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