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景哈乡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深入开展“四火”工程打造,成功建成博洛寨、达西利等5个边疆党建长廊示范点,巩固深化边境一线“组织强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兴边富民、和谐稳边”工作成果,全力打造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
打造“火种计划”,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深入落实基层治理队伍建设,让基层党建“强底盘”“固堡垒”。紧盯基层党建“三化”建设目标要求,加强乡村、社区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挂钩制度,2024年班子成员共深入党建联系点指导工作164次。动态储备入党积极分子31人,确定发展对象16人。抓实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三年培育储备行动,储备后备力量12人。重点打造戈牛、土鲁、坝那3个抵边村“国门党校”教学点,乡级党校共储备师资力量16人,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思想、方针传递到边境“最末梢”。
创新“火塘夜话”,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积极推进澜沧江一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带创建工作,让民族团结“稳扎根”“开红花”。以“火塘夜话”为载体,打造宣传阵地,组建“汉语+哈尼语”党员宣讲队,在火塘边大力宣讲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身边的先进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开展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以案释法”等宣传活动35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0余份,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整合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强边固防“四位一体”等项目,用好“火塘夜话”这一汇人心、聚民智的平台,让干群共谋“发展大计”,在抵边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村集体经济收入、基层治理等事项中建言献策。聚焦“双推”落实,以“火塘”边“同说一席话”为特色亮点,完成达西利村小组“双推”工作示范点打造,全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达98%。
开展“火源行动”,强化源头治理“执行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干群同心,让边境治理“走枫桥”“水无痕”。依托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推进综合治理现代化。创新治理机制,组建“澜湄极边综治队”,持续开展重点村寨整治,抓好边境管控、未成年人保护等问题整治,运用“一访二调三告一包保”机制,成功化解纠纷420起,化解率达100%。建立乡级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精准落实景哈党政军警民联合防控体系,推动乡级党政军警民联合指挥中心与公安机关指挥中心的融合,形成军警民联防、点线面结合、打防控一体的联防联控边境治理格局,跨境违法犯罪数量大幅下降。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深化“党员+N”网格责任体系,组建党员先锋队、女子普法队等基层群众自治队伍,在强边固防、边境管控中发挥干群力量,构建小网格促大平安治理格局。
谋划“火链工程”,激发强产“源动力”。大力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鼓满农民“货篮子”“钱袋子”。景哈乡始终坚持组织化促农增收为重点,以乡强村公司带动发展为基点,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中央财政衔接资金以及招商引资投入,坚持农文旅结合的发展思路,优化传统产业,发展新质产业,在全乡形成了“两棵树、一片叶、一罐蜜、一片示范带、一条路”特色产业经济协调发展格局,全面推广“党组织+公司+基地+农户”“235”联农带农利益分配机制等模式,让橡胶、坚果、茶叶等边境特色优势产业稳步发展,智能收胶点、林下种养殖等新兴产业持续推进,雨林徒步、边境攀岩等“边境体育+文旅”产业吸引各地游客抢鲜体验,有效带动脱贫户212户728人,监测对象36户102人增收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