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临沧市边境管理支队单甲边境派出所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共治、日常监管、警校融合“三位一体”工作体系,坚持联动互嵌,动员各方综治力量形成护校安园合力,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民族团结氛围,有形有感有效抓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实际行动浇灌了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多元共治:织密护校安园“责任网”
开学前夕,单甲边境派出所召集“红枫单甲”党建联创联建成员单位专题研究2025年度护校安园工作,制定《单甲边境派出所“沧江护蕾”专项行动方案》,联合乡政府、辖区学校负责人召开“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强化校园安全防范”联席工作会议,与全乡综治工作同安排、同落实、同考核。
积极与教育、工商、文化等部门对接,共同建立联动协作护校机制,在工作中加强联系沟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常态化开展校园周边隐患排查,形成整治合力,在服务未成年人成长中实现民族团结心相连、手相牵。
针对单甲中心完小外主要通道狭小,上下学期间交通拥堵的实际情况,积极与乡平安法治办沟通,与中心完小等部门开展多轮联合整治工作,校门外的交通治安环境焕然一新。
“在公安机关用心协调下,单甲中心完小校门口加装了隔离栏,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有力整治,困扰师生和家长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大家都非常满意。”该校负责安保工作的李老师说。
制度筑基:织密常态监管“防控网”
将派出所主防体系融入学校日常隐患排查工作,坚持常态化排查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同时,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同心共护佤山少年理念有机结合,有效整合各类社会管理资源,依托“月亮之家”红枫巡防队,组建护校群防群治队伍,动态开展交通秩序引导、重点部位巡查、周边隐患排查等护校工作。
积极对接协调值守学校和有关职能部门,深入辖区,推进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重点对学校内部安全制度、食品安全、一键报警等进行检查,切实提升校园自身安防能力水平。
警校联动:织密法治教育“融合网”
积极推动“警校融合”,通过党支部共建,在民警兼任法治老师的基础上把青少年群体作为常态化普法对象,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普法体系,进一步拉近派出所与群众的距离,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派出骨干民警化身“法治老师”为同学们开展生动丰富的法治安全教育课程,以讲述班老、班洪抗英、佤傣一家亲等故事,向师生普及预防安全事故、电信网络诈骗、校园欺凌等安全常识。同时,积极指导学校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落实常态化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自救自护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单甲边境派出所积极推动民族文化、传统习俗、行风社风与法治文化相融合,将学校、村组、企事业作为民族团结普法阵地,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让法治走进群众心里。截至目前,单甲乡共有“法律明白人”20人、警务联络员48人,“小小法治员”1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