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检察窗口 > 正文
保山市龙陵县检察院:以法治之力守护永不褪色的松山抗战记忆
发布时间:2025-09-05  责任编辑:符晓

怒江奔流,松山巍峨。80多年前,中国远征军在此浴血九十余天,用七千名烈士的生命换来了滇西抗战的关键胜利,打破日军防御体系,为滇缅公路复通、全面反攻撕开缺口,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如今,在这片承载着民族记忆的红土地上,“检察蓝”正以法律为盾,守护着战火留下的每一处印记,让悲壮历史永不褪色。位于松山上的中国远征军雕塑群血色遗址,是镌刻着民族脊梁的“活档案”。

松山战役旧址位于保山市龙陵县,主峰海拔2019.8米,东临怒江,是滇缅公路咽喉要塞,被誉为“东方直布罗陀”。松山脚下的惠通桥横跨怒江峡谷,是滇缅公路咽喉要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历史见证,这里的每一道钢索都见证了民族存亡关头的历史抉择。1942年的惊天一炸,阻挡了日军的铁蹄,守卫了祖国的大后方。1944年6月至9月,中国远征军第11集团军与据守松山的3000余名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经过3个月零3天的喋血奋战,最终以伤亡7773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288人,书写了抗战史上的悲壮一页。

如今,这片土地上仍保存着69处遗址、815个遗迹,13200米战壕蜿蜒山间,地堡、战壕、弹坑,当年激烈战斗的痕迹随处可见,是二战中保存最完整的战场遗迹之一。而龙陵县城内的日军军政班本部、董家沟慰安所、东卡日军碉堡等侵华日军罪行的铁证,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检察护航:筑牢抗战文物保护“司法屏障”

自2019年起,龙陵县人民检察院以检察公益诉讼,为抗战文物保护筑起“司法屏障”。

2019年,针对松山战役旧址、惠通桥启动保护工作。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惠通桥升级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更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名录;同时督促文旅部门对远征军雕塑群进行大规模修缮,助力松山大战遗址公园于2020年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24年,将保护范围延伸至东卡日军碉堡、董家沟慰安所等罪证遗址,与文旅部门共建“检察+文物保护”协作机制,互聘专家强化联动,让保护更精准、更高效。

2025年,在开展“滇西抗战”文物和遗址、遗迹保护中发现,松山战役主战场遗迹界碑移位、有脱落风险;侵华日军罪证遗址蓄水池周边出现异常痕迹;远征军雕塑群因游客遗留甜食未及时清理、自然风化导致破损;阵亡将士纪念碑文字风化模糊……这些问题直接威胁着遗址的完整性与历史传承。

检察机关迅速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通过精细化现场勘查、厘清部门职责、诉前磋商凝聚共识、制发精准检察建议,督促文旅部门“对症下药”。同年8月,所有问题均完成整改,界碑归位加固,蓄水池周边清理完毕,雕塑群修复一新,纪念碑文字重新描红。

  

守护永续:让记忆照亮未来

“每一处弹坑都是警钟,每一块石碑都是誓言。”龙陵县检察院的持续履职,不仅让松山战役遗址的风貌得以保全,更让这些“带着体温的历史”持续发挥作用。游客在此触摸战壕泥土,读懂“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分量;学生在罪证遗址前驻足,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检察蓝”的守护下,松山的故事将永远流传,成为激励民族前行的精神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