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安宁市人民检察院“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工作获最高检认可,相关工作经验纳入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工作情况总结,在全国推广。
近年来,安宁市检察院以“春城未检+灵雨”品牌为载体,将“法治副校长”履职嵌入校园治理、案件办理、家校协同全流程,用“检察蓝”守护青春成长路。
定制化普法,做青少年法治引路人
安宁市检察院12名“法治副校长”走进市域内高职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普法,结合不同年龄段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因材施教。
通过法治小课堂、家长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围绕预防校园欺凌、性侵害、毒品犯罪、网络赌博、“校园贷”等热点问题提供“点单式”服务,动态更新课程“菜单”,组织“检察开放日”“模拟法庭”“现场实践教学”等沉浸式活动60余场次,覆盖师生5万余人,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2023年以来,安宁市检察院依托院内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造法治厅、警示教育厅、法治互动体验区、案例警示区等功能板块,通过情景再现、多媒体互动,让法律知识可触可感。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各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参观3000余人次,助力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对法律的理解与敬畏。
云端普法,做普法教育创新者
2020年以来,安宁市检察院依托科技赋能打造线上普法矩阵,依托“灵雨之声法治小课堂”平台推出定制化普法视频30余期,同步将线上普法课堂推送至校园大厅、主题班会等场景循环播放,实现“滴灌式”定向普法;2025年,创新研发AI检察官“检小安”,将常见法律问题、典型校园案例转化为生动易懂的AI课程,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普法,打破时空限制,让法治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
全链条干预,做未成年人权益守护人
安宁市检察院打破“法治副校长”仅负责普法的传统定位,实现“办案+保护”无缝衔接,对被侵害未成年人,协调学校落实转学、心理疏导、经济帮扶,助力修复心理创伤;2024年,联合公安、教育体育部门出台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矫治实施办法,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建立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登记、共享机制及分级干预数据库,为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指定责任人、制定帮教措施,帮助其顺利回归校园。
“法治副校长”秉持“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理念,深化“抓前端、治未病”工作。2025年,针对职教园区学生犯罪特点,联合11家行政部门制定《“向阳而生·法护青春”高职院校法治宣传活动》方案,锚定学生、教师、家长、校园周边经营者四大主体,推出法治情景剧、普法短视频大赛、生理健康知识讲座等17项特色普法内容,构建多元素融合的犯罪预防格局。
融合化履职,做校园安全合伙人
“法治副校长”以专业素养协同各方力量,筑牢校园安全屏障,协助学校完善预防性侵、防范霸凌等联防联控机制,将履职与“一号检察建议”“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及强制报告、入职查询制度深度结合。2023年以来,完成教职员工入职查询37批次8789人,针对班主任、校医等关键岗位开展强制报告专题培训,通过“案例+流程”解读明确义务,确保侵害线索早发现、早处置,助力未成年人系好第一颗法治“扣子”。
下一步,安宁市检察院将以最高检肯定为动力,持续深耕“法治副校长”实职化履职,以“法治副校长”为纽带深化检校协同,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强化校园安全联动、精准帮扶涉案未成年人,自觉扛起保护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