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剑川县人民检察院长期面临“人少质弱、案少单一”的发展困境。为改变这一局面,该院党组确立“走精兵路、办精品案”方针,锚定“缺人不缺精气神、案少精品不能少”的目标,深挖典型案例引领潜力,不断提升全院案件办理质效。
近年来,剑川县检察院成绩斐然,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称号;涉农民工讨薪行政检察监督案被写进202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白皮书;借“检消协作”机制化解剑川古城、沙溪古镇民宿客栈800余个安全隐患的公益诉讼案被写入省人民检察院2024年检察工作报告;另有2个案例入选省检察院典型案例,2个案例被省妇联等评定为云南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优秀案例,1个微视频斩获“云南大学法学院法治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比赛”一等奖。干警个人荣誉同样亮眼,1名干警荣获云南省第二届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业务能手”,将大理州“十佳优秀公诉人”“最佳辩手”“行政检察业务能手”等荣誉“收入囊中”。
在工作推进中,剑川县检察院创新案例培育“四要工作法”。第一,重塑理念,将培树“三个一”(典型案例、典型经验、典型人物)工程意识深植全院上下。小院当有大志,打破“不敢想”“不敢做”心态;将“三个一”工程升格为“一把手”工程,赋予检察长充裕时间谋篇布局;强化全院“一盘棋”思维,凝聚“四大检察”“十大业务”合力共育“三个一”。第二,系统培树,精准筛选“种子”案件。检察官在案件受理伊始,便精准捕捉涉及社会热点、难点、堵点且契合新司法理念的案件,将其培育为典型案件“种子”。以A公司申请撤案监督案件为例,其办理过程便是对该理念的生动践行。第三,提升素能,倾力办好“种子”案件。办案中,需精心撰写法律文书,打造高质量范本;精准把握实质法律关系,形成类案办案指引或证据标准;深入领悟法治精神,发表法律适用理论论文;深耕专业领域知识,培育专业人才与办案团队;实现法理情有机统一,总结办案心得,讲好检察实务案例课。同时,明确典型案例检索要求,将其运用于实际办案,并通过典型案例展示文化墙、检察官典型案例档案等形式,营造“精于办案、精准办案、办精品案”的文化氛围,让办理典型案例成为检察官的职业荣誉。第四,注重谋划,建立精品案件“数据库”。鉴于典型案例评选发布依时而定,将办理的高质效案件统一归入数据库,专人保管,以便上级检察机关征集时能迅速报送。如《误入镜头的花蕾》短视频,便是借助该数据库,向云南大学投稿并喜获一等奖。
(来源:云南法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