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动态 > 检察窗口 > 正文
楚雄州元谋县检察院:以检察之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时间:2025-05-13  责任编辑:汪雨春

在享有“东方人类故乡”“冬早蔬菜之乡”美誉的楚雄州元谋县,一抹“检察蓝”正以司法之力守护着千家万户的烟火气。元谋县人民检察院立足法律监督职能,以“公益诉讼+行刑衔接+科技赋能”的创新模式,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让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公益诉讼“亮剑”,筑牢食安防线

“以前夜市摊点卫生状况参差不齐,现在每家都公示备案卡,让大家吃得明明白白。”在元谋县凤凰湖夜市经营烧烤摊的李女士感慨道。2024年以来,元谋县检察院针对夜市经济中流动摊贩备案不全、健康证过期等问题,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全县289户次食品摊贩完成整改,清除过期食品30余吨,通过“公益诉讼+公开听证”机制,促成职能部门建立摊贩“亮证经营、持证上岗”常态化监管体系。

针对乡镇超市存在的超范围经营、临期食品管理漏洞等问题,检察官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拉网式”排查。2024年7月,某乡镇超市因货架上混放过期食品被责令整改,店主王某坦言:“检察官现场普法让我意识到,食品安全不仅关系顾客健康,更是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行刑衔接联动,打破治理壁垒

“从一条群众闲聊线索到全链条打击,司法与行政的协作让监管无死角。”元谋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依托“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与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线索互移、数据共享平台,2024年共办理涉食品安全刑事案件3件,其中一起销售过期冷冻肉制品案,从立案到法院判决仅用45天,实现“办理一案、震慑一片”的效果。

  

在2024年“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中,检察机关还创新推出“刑事+公益诉讼”协同履职模式。针对某农贸市场商户使用工业松香加工食品的线索,检察官同步启动刑事追责和公益诉讼程序,不仅追究当事人刑事责任,还督促市场方建立“每日巡查+商户培训”制度,推动行业源头治理。

​科技赋能智治,激活监管效能

走进元谋县检察院“数智检察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食品安全监测数据。2024年,该院研发“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模型”,通过抓取12345热线、网络舆情中的高频投诉词条,自动生成重点排查区域清单。依托该模型,检察官发现某乡镇存在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窝点,联合公安机关查处涉案产品200余公斤。

“现在手机扫一扫摊位备案卡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食材溯源信息。”在元谋县法治广场,检察官正向群众演示“智慧食安”小程序。这款由检察机关推动上线的便民工具,整合了全县食品摊贩电子档案、抽检报告等数据,2024年累计提供查询服务1.2万次,成为群众掌中的“食品安全卫士”。

​普法浸润民心,共筑食安长城

“原来过期一天的食品也不能卖。”在黄瓜园镇集市,菜贩老周举着检察院发放的食品安全警示手册连连点头。2024年,元谋县检察院将普法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展彝汉“双语”食品安全宣讲43场,发放定制普法布袋、漫画宣传手册5000余份,用“土话”案例讲解标签标识规范、维权途径等知识。

  

针对校园食品安全,检察官化身“法治副校长”,联合教体部门对32所学校食堂开展专项检查,发现并整改食材储存不规范、留样不全等问题17个。元谋一中学生家长杨女士点赞道:“孩子说食堂每道菜都有‘身份证’,我们家长更安心了。”​

从熙攘夜市到校园食堂,从智能监管到全民共治,元谋县检察院以“求极致”的精神守护着这片热土上的每一餐饭、每一口汤。在这里,司法力度与民生温度交织,绘就出一幅“食安民乐”的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