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里增加了灭火器,住得更安心了。”
“游泳池有安全员在,带孩子游泳更放心了。”
“新铺的红色道路做了防滑处理,再也不用担心骑车滑倒,出行更安全了。”
……
这是临沧市沧源县人民检察院对2024年以来办结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开展“回头看”工作时群众的评价,也是该院以检察建议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一个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沧源县检察院聚焦群众反映突出的公共场所灭火器配备不足、改造后的非机动车道防滑性能低、游泳池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集中开展消防安全、道路安全等专项检察监督活动,制发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22份,通过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优势,最大限度消除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护航公共安全。
防患于未“燃”,拧紧消防“安全阀”
“手提式灭火器直接放置在走廊窗台边缘,未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摆放不够稳固,且窗台上有其他垃圾、杂物,影响取用。”
在开展“不合格消防灭火器危及消防安全”公益诉讼线索排查专项工作过程中,沧源县检察院经实地走访调查,发现辖区部分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不同程度上存在问题。针对问题,该院迅速固定证据后依法立案,并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
“相关单位整改进度如何,安全隐患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消除?”检察建议发出后,办案检察官一直牵挂整改情况,多次主动跟进监督。经过跟踪回访,涉及场所共新配置灭火器268具、灭火器箱44个,灭火器和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灯等灭火设施设备摆放规范,小区住户“家门口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铺就“平安路”,保障群众“安全行”
司岗里大道是沧源县城区主干道,人流量、车流量大,来往车辆行驶速度也相对较快。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相关行政机关对该路段进行了提质改造,使用油漆将道路两旁非机动车道地面刷成了红色。
但因施工材料选取、施工工艺等问题,改造后的红色非机动车道路面防滑性能低,路面潮湿时极易导致非机动车和行人滑倒、侧翻。改造初期正值雨季,该路段接连发生多起摩托车、电动车和行人滑倒、摔伤事故,有部分群众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网络平台反映问题,整改的呼声越发强烈。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在网络平台发现这一线索后,沧源县检察院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立即开展调查,与部分群众及相关行政机关开展座谈了解情况。在充分掌握证据和事实后,县检察院迅速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按照城市道路维修、养护技术规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相关路段进行整改,确保道路防滑技术达标,并及时排查辖区内其他道路安全隐患问题,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检察建议制发后,相关行政机关积极整改,完成了对该路段的防滑技术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得以及时消除,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助力“泳”安全,筑牢防溺“安全网”
近年来,游泳成为群众避暑健身的热门运动之一,与此同时,公共游泳池的卫生和安全问题也引发关注。为有力保障群众游泳活动安全,推动经营性游泳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规范行业管理,沧源县检察院积极开展游泳场所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监督,聚焦游泳场馆安全与卫生问题,对包括相关证照的办理及公示、安全员和救生器材是否配备到位等内容进行现场走访调查。
经调查发现,辖区内共有4家游泳场馆,但仅有1家获得高危险性体育经营许可证,4家游泳场馆全部都未严格按照泳池开放相关条件和技术要求配置救生观察台、救生员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沧源县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了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全面履行公共场所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对游泳场所经营主体的持证情况、人员资质、场地设施设备、安全保障制度的排查力度,持续做好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玩得开心、游得放心。
目前,1家未办理高危体育项目经营许可的游泳场馆已取得经营许可,2家主动停止营业,救生圈、救生绳等救生设备配备不足等问题已得到规范整改。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下一步,沧源县检察院将持续聚焦辖区消防安全、道路安全等领域,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突出民生保护、破解治理难题,携手多方力量,最大限度消除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护航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