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玉溪市峨山县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推动普法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

强化组织保障
构建普法新格局
峨山县将普法工作纳入全县发展总体布局,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机制。通过制定“八五”普法规划、年度要点及任务清单,建立健全普法工作联席会议、信息报送、考核评价等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共听取普法工作汇报7次,专题研究7次,有效解决了机构、经费等关键问题。
全县组建起包括66名普法讲师、47名“法治副校长”、84名普法联络员、78名“法治副村长”、468名“法律明白人”、334户乡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及80名“云小普”普法志愿者队伍,形成全民参与普法的强大合力。

突出重点内容
让法治宣讲深入人心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普法工作,将其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党校教学重点,开展专题宣讲235场次,覆盖1.5万余人次。广泛开展宪法、民法典等基础法律法规宣传,依托“法律六进+N”模式,结合重要节点,累计开展法律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等活动4126场,发放资料16万余份,覆盖群众10万人次,营造了浓厚法治社会氛围。
围绕高质量发展、扫黑除恶、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开展重点领域法规宣传32场,涉及法律法规20余部。同时,加强党内法规学习教育,推动党内法规宣传教育常态化。

精准分类施教
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狠抓“关键少数”,印发《峨山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将法治学习纳入年度考核,开展任前法律考试和宪法宣誓。累计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法治培训400余次、旁听庭审10余次。
筑牢青少年法治教育防线,深入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法治副校长”开展宣讲290余场,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法院开放日”“警营开放日”等形式,加强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教育。
结合民族特色,利用火把节、姊妹节等节日开展法治宣传,举办“法律进宗教场所”活动30余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工作知识宣讲培训85次,覆盖1.79万人。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老年人、妇女儿童等群体,开展“订单式”普法226次,发放普法手册4万份,提升群众依法维权能力。

繁荣法治文化
创新普法载体形式
建强特色法治文化阵地,建成23个融合彝族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组建2个普法文艺队,探索“文艺+普法”模式,利用670余个应急广播“大喇叭”普及法律知识。
构建新媒体普法矩阵,打造原创普法作品,制作《讨薪记》《“爱”的陷阱》等7部普法系列短视频,通过“生态魅力峨山”等平台广泛传播。法治宣传产品资源库已入库产品160个。

普治深度融合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加强对42个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动态管理,建成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87个,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法律明白人”积极发挥作用,累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48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763件。全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率已经达到100%。

压实普法责任
提升工作实效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推动各执法部门制定责任清单,将普法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2024年,首次组织66家普法单位开展履职评议,形成责任落实闭环。
深化“普法+调解”模式,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针对农村常见矛盾开展法治宣讲300场,覆盖群众3.2万余人次。累计排查矛盾纠纷2155次,成功预防692件,调解2342件。通过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高效化解了较大疑难矛盾纠纷,截至目前,共受理18件较大疑难纠纷案件,并成功化解了1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