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大理州洱源县充分发挥法治文化阵地在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深入挖掘民俗、红色文化、生态环境治理等多领域资源,精心打造全域覆盖的特色法治文化阵地矩阵,让法治精神在潜移默化中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科学谋划,法治风景“有形有效”
按照“八五”普法规划,洱源县持续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持续性、连贯性,积极思考,精心谋划,着眼于构建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法治文化阵地体系,打造集“教育性、观赏性、互动性、实效性”于一体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不断增强法治文化渗透力和影响力,将自然景观、人文环境与法治文化相融合,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建设不同类型、不同特色、不同规模的法治文化阵地。截至目前,全县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建成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阵地等8个法治文化示范点及3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阵地)。
因地制宜,法治风景“近在咫尺”
洱源县以实用、精巧为导向,将法治文化与地域特色相融合,打造“一阵地一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格局。洱源县法治文化广场建在人流量大的顺泰城市广场,在依托广场原有游览步道、绿色景观的基础上,注入大量的法治元素,通过书籍石刻、立式展架等形式,打造了宪法碑、法治仿古凉亭等阵地,内容涵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凤翔法治文化阵地根据凤翔村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广场、长廊等人口密集的位置,设置固定的宣传栏、法润亭、法治休闲驿站、宣传展板等,建设法治元素丰富的法治文化景观。三营镇、邓川镇、炼铁乡、右所镇等乡镇的法治文化阵地也各具特色。

活动赋能,法治风景“生机勃勃”
洱源县以法治文化阵地为依托,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以动态普法的更强互动性、体验感提升阵地的服务使用效能。建立健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定期联合普法责任部门开展“法律十进”等系列宣传活动;依托洱源县老年合唱团、斯甘俏文艺演出队、尚喜凰艺术团组织编写的《与法同行》《春风化雨送和谐》《普法进万家幸福你我他》等一批以法治为题材的说唱、歌舞、快板等具有乡村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作品,用熟悉的乡音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心里。
下一步,洱源县将持续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让法治文化阵地真正成为传播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推动更高水平的平安洱源、法治洱源建设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