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法治建设 > 正文
玉溪市江川区:“八五”普法取得新成效 法治建设护航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24  责任编辑:符晓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玉溪市江川区全面落实普法各项任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构建“大普法”格局

夯实普法工作根基

江川区高位推动普法工作,将其纳入全区“十四五”规划和年度综合考评体系,成立由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全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健全联席会议、信息报送、督查考核等机制,确保普法责任层层压实。同时,夯实基层普法力量,组建“八五”普法讲师团,优化“法律明白人”、“法治副校长”、“法治副村长”、村(居)委会法律顾问等普法队伍,并创新打造“云小普”志愿服务队、“蒲公英”青少年普法小队、民族普法工作队等特色队伍,普法工作社会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升。中期与终期评估工作有效开展,为普法工作持续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聚焦重点内容

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江川区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紧抓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宪法宣传,落实宪法宣誓制度。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推动民法典深入各行各业。同时,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党内法规学习与执行监督并重,强化党员干部规矩意识。结合农村实际,组织普法力量深入田间地头,精准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精准分类施策

提升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抓住“关键少数”: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将法治学习纳入党校必修课,并将学法用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呵护“祖国未来”: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深入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覆盖师生17万余人次。

关注特殊群体:针对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和特点,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集会等时机,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提升其法治观念和维权能力。

夯实基层基础:定期组织基层干部、执法人员参加法治培训,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通过率达80%。同时,针对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其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利用春节、农闲等时机,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开展送法下乡、送法进企业活动,提高其维权意识;针对妇女群体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繁荣法治文化

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八五”普法期间,江川区建成8个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活动76场,吸引逾1.2万人次参与。法治文艺创作繁荣,涌现出快板《宪法进万家》、花灯歌舞《欢迎你到江川来》等一批优秀作品。依托唐淮源将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红色文化与法治精神融合宣传。新媒体普法成效显著,利用各类平台发布普法宣传内容2849条次。制作短视频50余个,发放宣传品10万余份,法治宣传资源库收录产品115条,普法覆盖面与感染力大幅提升。

  

深化依法治理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江川区深化法治创建活动,成功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0个,区级30个。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培养“法律明白人”407名,基层法律服务网络日益健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深度融合,在执法、司法过程中同步开展普法,落实以案释法制度。创新推出“三官三师三员”进网格等工作机制,多元化解矛盾纠纷592件,并对重点人群开展精准普法与警示教育。资源库收录产品115条,普法覆盖面与感染力大幅提升。

创新工作亮点

打造江川普法品牌

“蒲公英”小队激活青春力量:成立全区首支未成年人普法队伍,探索出“司法局+乡镇(街道)+学校”的“三位一体”特色普法路径。

 

生态普法守护星云湖:围绕星云湖保护治理,打造“生态法治宣传矩阵”,开展《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宣传及湿地研学活动,提升群众生态环保法治意识。

“普法+”模式延伸服务触角:创新“普法+生态治理”“普法+基层服务”“普法+网络”等融合模式,在政务服务、矛盾调解、网络空间等领域嵌入普法元素,打造“云端普法阵地”,开设多个普法专栏,普法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下一步,江川区将认真总结“八五”普法经验,持续巩固普法成果,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谱写江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