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法治建设 > 正文
“少年说法”——红河州开远市青少年普法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10-15  责任编辑:符晓

2025年以来,红河州开远市以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提升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质效为目标,打破传统普法模式局限,由开远市司法局、市普及常识办公室、市教育体育局联合发力,精心组织开展“少年说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及巡回展演活动,将法律知识与艺术表达深度融合,让法治阳光照亮青少年成长之路。

多方联动聚合力 组织架构筑根基

开远市建立“司法统筹、普法协调、教育落实、文旅支持”的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由市司法局牵头制定活动方案,整合法治宣传资源与专业力量;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梳理本土案例素材;市文化和旅游局以本土案例素材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市教育体育局立足校园主阵地,组织开远市第一中学、第五中学、第十一中学及东城小学抽调学生有序参与作品编排与展演活动。开远市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结合“利剑护蕾”专项行动要求,将防欺凌、防性侵、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抵制早婚早育等未成年人保护重点内容纳入活动核心,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全域覆盖”的组织保障体系,为活动开展筑牢根基。

以案释法创精品 少年视角赋活力

作品创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少年”原则,依托“开远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受侵害法治宣传教育案例库”,精选未成年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家庭暴力、性侵、霸凌等真实典型案例,由市司法局、市教育体育局联合市文化馆专业人员组建创作指导组,从少年的视角进行艺术创作、改编。

作品摒弃生硬说教模式,采用情景剧、快板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表达,共打磨出《一步深渊》《包公审现代案》《她是未成年》《扫黄打非清风扬》等4部精品作品。《一步深渊》以网络游戏套路引发电信网络诈骗悲剧为原型,展现贪占便宜冲动消费背后的法律风险;《她是未成年》通过模拟未成年人早婚早育场景,呼吁全社会在家庭教育中扫除愚昧落后的观念,用知识和法律照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诠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温情守护;《包公审现代案》通过演绎包公穿越时空审案,指出家庭监护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家庭教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扫黄打非清风扬》则以快板欢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台词普及法律知识。

  

全域巡演搭舞台 线上线下广覆盖

为扩大活动影响力,开远市构建“线下巡演+线上展播”的立体化传播矩阵。2025年9月,以开远市第一中学会堂为起点,举办“开学第一讲”青少年法治宣传暨“少年说法”法治情景剧首演活动,全市9所学校1200余名师生现场观看,开远市检察院检察官现场对节目进行释法说理。

首演后,线下陆续结合家长夜校、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校园法治文化月等活动深入学校、社区开展演出;线上通过“开远司法行政”“开远教体”微信公众号等展播优秀作品,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青少年及家长便捷观看学习。截至2025年10月10日,共开展线下巡演6场次,4500人观看演出,线上展播累计点击量达2300人次,“云南省扫黄打非”微信公众号于9月23日推介了《扫黄打非清风扬》视频作品,形成“校园热演、社会热议”的良好氛围。

法治扎根见实效 多方反响显深意

开远市“少年说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展演活动以创新形式激活未成年人普法“一池春水”,取得显著的教育成效与热烈的社会反响。观演学生纷纷表示:“演员们演的都是身边可能发生的事,比课本和课堂讲得更让人印象深刻,以后遇到类似情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了。”学校教师普遍认为,这种“少年演给少年看”的形式契合青少年认知特点,有效解决了传统普法“听不懂、记不住”的难题,让法治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扎根。

此外,活动在社会层面带动形成“家庭关注、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合力,不少家长通过线上平台观看演出后留言:“跟着孩子一起学习了法律知识,更知道怎么守护孩子成长。”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开远市法治文化建设载体,更构建起“普法+文化+教育”的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新模式,为持续推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

  

下一步,开远市将继续巩固拓展“少年说法”活动成果,推动线下巡演、线上展播覆盖全市27所中小学及云南技师学院,让法治精神通过艺术表达的形式,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法治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