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法治建设 > 正文
丽江:法治赋能添活力 发展扬帆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5-10-10  责任编辑:符晓

今年以来,丽江市紧扣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不断强化党对法治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强化统筹领导,夯实法治建设“压舱石”

丽江高位推动法治建设,先后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及办公室主任会议,将46项年度法治重点工作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形成“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格局。

在责任落实上,严格执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通过市委班子带头学法、各级领导干部集中述法,全面推行领导干部法规清单制度,推动法治思维融入决策、法治要求贯穿工作。同时,开展“一规划两纲要”实施情况评估,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完成5个县(区)、84家市级单位法治考评,同步整改省法治建设考核反馈问题,以问题整改倒逼治理效能提升。

立法执法协同,打造法治实践“硬支撑”

立法精准对接发展需求,丽江组织360余人次参加立法及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培训,科学编制6项年度立法计划,完成《丽江市漾弓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4项立法,为生态治理、民生保障提供法治依据;全面清理市、县(区)级法规及决议决定405件,规范性文件报备率达100%。

执法司法领域聚焦质效提升,21项政法领域改革任务落地见效。丽江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开展执法司法顽瘴痼疾集中整治,优化审判机关“一张网办公”流程,提升执法司法效率;创新建立政法系统主要业务数据“月分析、季通报”机制,以精准监督倒逼执法司法规范化,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

 

依法行政提速,激活法治政府“新动能”

“现在办事更方便了,很多事项承诺后就能办,不用反复跑。”在政务服务大厅,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群众对“放管服”改革成效点赞。

法治政府建设是法治建设的重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丽江以改革为驱动,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一队管”改革,66个乡镇(街道)完成规范化建设,破解基层“执法碎片化”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办理告知承诺制事项17103件,大幅压缩办事时限。同时,优化政府法律顾问团队,审查重大行政决策及合同68件,从源头防范法律风险。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构建“五机制、两指引、一规范”执法制度体系,明确执法流程、标准与责任,丽江深入开展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以及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专项整治,通过走访座谈、发布公告、信访举报等方式,多渠道深挖问题线索,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协调对接,健全相关部门研判会商制度,结合自检自查和重点核查,彻查行政违法行为。

基层治理提质,织密民生法治“保障网”

“家里漏水和楼上邻居协商未果,抱着试试的心态来综治中心,没想到调解员和律师一起帮忙调解,半天就达成了和解协议。”在玉龙县综治中心,刚解决完邻里纠纷的市民李先生满意地说。

丽江将基层治理作为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法治化、智能化”建设;出台实施细则,构建“受理—分流—处置—反馈—评价”闭环机制;整合多部门力量,设立调解室和咨询窗口。今年以来,成功排查调解纠纷4900余件,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规范律师行业管理,开展律师执业专项检查、建立执业诚信档案,同时推动优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组织律师参与法律援助、矛盾调解,让专业法治力量扎根基层、服务群众。

服务创新升级,打造特色法治“新品牌”

丽江以“四站一馆一中心”构建特色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红石榴”工作站组建“双语”普法队,让法治宣传接地气;退役军人工作站提供权益保障专属服务;妇女儿童工作站调解100余户家庭矛盾;“和和美美”文旅工作站创新“应急调解+沉浸普法+商户共治”模式,高效化解涉旅纠纷。省、市图书馆共建的法律主题图书馆填补全省专业化法律主题图书馆空白。市律协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提供免费涉外法律服务,助力涉外经济发展。

在普法力量培育上,丽江联动工青妇等社会力量,建成5支县级特色普法队、66支“一乡一队”,涌现出一批“双语”普法能手;搭建特色调解室,探索出民族地区普法强基路径,形成扎根群众身边的“带不走”普法队伍。

下一步,丽江将继续深化法治建设实践,推动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更坚实的法治保障、更优质的法治服务,让法治成果更好惠及群众与经营主体,护航全市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