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司法局聚焦群众需求,以“精准普法、特色普法、长效普法”为路径,多措并举定分止争,绘就基层善治新“枫”景。
2024年,全州开展法律法规普法宣讲、培训2500余场次,覆盖超20万人,解答法律咨询10000余人次,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30万余份,受教师生及群众30万余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16706件,调解16706件,调解率达100%,社会治安持续向好。
花灯普法,寓教于乐普法方式广受好评
“天上不会掉陷阱,一夜暴富是陷阱,兄弟姐妹们,我们要万众一心打击犯罪,增强意识保护自我……”走进姚安县春晖小区,姚安县农民戏剧家协会的志愿者们正在进行小邑拉花《共创平安防诈骗》的演出,现场热闹非凡。
姚安县农民戏剧家协会是云南省唯一一支由农民组成的社团组织,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放在首位,至今已经走过了43年的历程。自开展“三个一”模式挂钩扶持法治宣传以来,协会担负着普法宣传剧目的创作、演出任务,成为姚安梅葛宣传团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宣讲的一张名片,也成为普法宣传的主力军。4年来,协会先后创作普法宣传剧目164个,出版普法专辑4期,用锣鼓词《未成年人受保护》、小彝剧《家和万事兴》、小邑拉花《天价彩礼不应当》、花灯小戏《巧劝解》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深入到全县各乡镇、村宣传演出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
这种把“大道理”与“小切口”结合起来,把普通话与地方话结合起来,变抽象为具体,生动活泼、听得懂、记得住的普法宣传方式深受干部群众喜爱,唱出了彝乡普法强音。
“未来我们还将创作更多群众听得懂、喜欢看的普法剧目,继续我们的普法演出。”该协会负责人说。
法律援助,成为人民群众维护利益的坚强后盾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帮我解决了养老难题。”七十八岁的张大爷深有感触地说。去年4月,张大爷向法院起诉三个儿子未对自己履行赡养义务,并向姚安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姚安县光禄镇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接受指派后,积极与法院承办案件的法官交流沟通。考虑到张大爷年事已高,行动不方便,法院到张大爷居所地的村委会开庭。最终,通过承办法官和法律援助代理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解、疏导,成功化解了张大爷与三个儿子的纠纷。
法律援助的能量不止于此。在楚雄州司法局,接受了州司法局法律援助的杨先生和他的女儿将一面印有“法援温情暖老兵,正义在肩展担当”字样的锦旗送到法律援助办公室,并再三表达了感谢。杨先生的女儿表示:“我父亲此前曾就职于某单位,单位在未依法依规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于去年年中对我父亲进行不合理辞退,我父亲只能被迫离职。多亏了楚雄州司法局法律援助部门的帮助,我父亲才能成功获得劳动赔偿,非常感谢法律援助对我们一家的帮助。”
就近就业,写好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前半篇文章”
“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近务工,务工收入跟之前到昆明打工的收入差不多,时间也比较自由。自从回乡后,我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婆婆和孙子,整个家庭比起之前和谐了许多,真的太好了!”姚安县某园艺花卉有限公司务工人员开心地说。她和丈夫、儿子儿媳此前均在外地务工,家中只有婆婆和孙子留守,导致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紧张,村委会、镇司法所工作人员曾多次到家调解家庭矛盾。自姚安县大力发展花卉产业以来,先后落地多家花卉企业,为本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她就是其中之一。目前,该名务工人员的家庭关系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牟定县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金瑞瑞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在带领1000多名彝家绣女走上增收致富之路的同时,依托彝绣技能培训、彝绣创新创意大赛等活动“搭车”开展法治宣讲宣传、解答法律咨询、调解矛盾纠纷,带动全县8000余名绣娘和数千户家庭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靠法,画出了一幅家门口“唱着歌、绣着花、带着娃、养着家”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