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明市安宁市以“四部曲”为脉络,构建全链条法治保障体系,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协奏曲:制度建设奏响协同乐章
制定“法治环境”工作方案,构建由办公室、专项小组、责任单位组成的“1+4+N”三级联动机制,压实30余家责任单位职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责、部门协同”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格局,确保政策执行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进行曲:行政执法谱写规范旋律
柔性执法升温,奏监管服务“和谐曲”。在全省首创“门前五包”星级评定制度,试点“潮汐式”经营模式,为商户增加临时经营面积8—50平方米,实体经营户营业额明显增长。建立“企业安静期”制度,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现29个双随机监管成员单位全年零违规检查投诉。
多元解纷提速,创矛盾化解“共鸣调”。全面推进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解纷工作,挂牌成立安宁市劳动人事争议诉调对接中心、太平商会“老梁调解室”及各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五调联动”机制,化解矛盾纠纷6392件,调解成功率达98.8%。建设“点对点”解纷机制平台,联合成立“安宁市人民法院金融纠纷调解工作站”“安宁市人民法院物业纠纷调解中心”等20个多元解纷机制平台,有效化解安宁市各类纠纷矛盾。创新府院联动“1+2+3+N”机制,化解行政争议13件,有效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规范执法增效,谱严格公正“文明章”。开展全市行政执法案卷集中评查,抽取339件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评查,评查合格率达99.1%,同比上升4.5%,针对评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反馈、督促整改。推行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制定“减免责清单”2103项并适时调整,全市各单位在执法过程中全面适用。
交响曲:司法服务演绎保障交响
智慧法院赋能,启云端诉讼快捷程。健全“互联网+”诉讼服务模式,共配备融合法庭、云上法庭、远程提讯系统13套,实现本地开庭、远程提讯和互联网远程开庭等功能,有效提升诉讼便利度,减少当事人诉讼成本。
府院联动聚力,架破产重整“协作桥”。在全省率先推行破产预重整制度,将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筹备时间压缩至法定最短30天,实现预重整到重整的程序、效力“双衔接”。
执行效能提升,织信用惩戒“防护网”。建立企业信用修复“直通车”机制,成立安宁市府院联动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协调,法院主导程序”的一体化处置模式。不定期召开破产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妥善解决破产重整中涉及的职工安置、产权变更等实务难点,扫清重整障碍,同时依法修复重整成功的企业信用,助力企业重获新生。
变奏曲:监管提质筑牢市场屏障
准入监管立规,筑公平竞争“防火墙”。建立市场准入壁垒动态监测机制,梳理60项禁止设置条款。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畅通隐性壁垒问题线索反馈渠道。2024年,安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有工程建设、综合交易类项目128个,处理完成公共资源投诉件7件。
数字赋能增效,编智慧监管区块链。推广运用省级“区块链+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积极组织全市各执法部门参加云南省平台应用培训,实时跟进、动态监督各行政执法部门按时完成执法信息数据录入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采取实地走访、网络抽查等方式对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法制审核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倒查,共抽查通报11期。
食品安全守线,固民生保障奠基石。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全市9165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分类分级,建立包保督导关系,检查餐饮单位、学校食堂等各类食品经营单位298家次,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包保督导完成率达100%,督导问题整改率为99.63%,有效确保辖区群众食品安全。
药械监管护航,守群众健康生命线。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2024年,检查药械经营企业314家次、医疗机构98家次、化妆品经营企业152家次,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样38批次,抽样单位涉及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商场、超市,为群众用药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系统性保障。
下一步,安宁市将探索打造“一个品牌”(无事不扰、有事必应、服务安商、宁心发展)、实施“双轮驱动”(政务服务+法治保障)、坚持“四个聚焦”(企业需求、依法保护、改革创新、效能提升)、围绕打造“五个环境”(商效协调的工作环境、稳定透明的制度环境、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法治赋能的服务环境)的“1245”最优法治营商环境建设目标,让企业专心经营、放心投资、潜心发展,为县域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建设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