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三大建设 > 法治建设 > 正文
昆明市西山区:“普法+”“四位一体” 激活法治服务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3-27  责任编辑:汪雨春

“八五”普法以来,昆明市西山区以提高全民法治素养为目标,以“法律六进+N”为载体,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为抓手,不断深化普法工作理念,扎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围绕协同共治、赋能基层、重点聚焦、品牌理念“四位一体”的法治服务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普法+单位”协同共治,构建精准普法格局

深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工作落实,发挥各部门各单位职能优势,精心制定全区“普法日历”,以“月月有主题”“节点有重点”形式推进全民普法工作。该日历统筹全年重要普法时间节点,立足区域实际,结合各部门职能特点,围绕群众关切的法律问题,统筹确定12个月宣传主题、34项重点内容、33家牵头单位及60余家成员单位,将普法责任细化到部门、落实到行动,形成“部门联动、精准发力”的普法模式,切实提升法治宣传针对性和实效性。“普法日历”紧扣民生热点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覆盖拒赌反诈、国家安全、优化营商环境、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内容,紧盯“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通过法律法规解读、以案释法、法治文艺演出等形式,让普法工作更接地气、更具活力。

“普法+队伍”赋能基层,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通过“居民自荐+社区推荐+司法所初审+街道审定”模式,建好基层法治“人才库”,突出实战导向,打造群众身边最方便的普法队伍。目前,西山区128个社区共有772名“法律明白人”。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提升“法律明白人”“战斗力”。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转发推送法治短视频、图文并茂的电子宣传手册,利用国家和省级平台在线学法;线下,通过组织法治讲座、参与人民调解、普法宣传、社区工作等实践活动,着力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积极发挥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浸润普法,在特殊节点重点普法,将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当好群众的“法治帮手”,满足群众法治需求。

 

“普法+重点”靶向聚焦,多维提升普法实效

聚焦“向谁普、谁来普、普什么、怎么普”4个关键点,紧盯普法宣传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分门别类进行“菜单式”普法。针对农村地区法律观念淡薄等问题,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

针对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紧扣节假日、赶街天、民俗节日等返乡高峰和特殊时间节点,加强民法典、法律援助法以及务工人员权益维护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推动外出务工群体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律意识。

针对未成年人,以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需求为导向,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创新开展“课堂+体验式”学法,多方联动,开展模拟法庭、未成年人“法律生日”、法治冬令营等活动,通过趣味游戏、职业体验强化趣味性与互动性,擦亮青少年普法品牌。以“定时+重点”形式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结合“利剑护蕾”专项行动,上好“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邀请法治副校长开展讲座,针对不同学段特点,支持学校开展“菜单式”普法,积极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融入课堂、课后服务、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各环节,促进广大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普法+品牌”创新理念,发好指尖普法声音

通过“新媒体+普法”做优法治文化品牌,紧跟法律法规更新、社会热点和群众需求,持续进行宪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推出品牌短视频栏目《西小法秒懂课堂——硬核普法》,通过“短、平、快”的视频形态,为群众关心关切的热点法律问题提供指引,让群众能够快速获取法律知识。视频内容简洁精炼、通俗易懂、重点突出、覆盖面广、权威可信,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强化了“搜索即答案”的法治获得感,极大地提升了“西小法”普法品牌的吸引力和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