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迪庆州两级法院始终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工作理念,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积极延伸诉讼服务职能,通过“一把手”工程、“三中心”、“四强化”的“134”先行调解工作法,加强制度构建、机制贯通、队伍优化、理念传播,多措并举打好矛盾纠纷化解“组合拳”。
“一把手”牵头抓总,夯实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根基
将先行调解作为参与社会治理、减轻群众诉累的关键举措,以“头等大事”的定位和“一把手”工程的力度来抓先行调解工作。明确立案庭牵头、各业务庭配合的责任体系,选派经验丰富的法官、法官助理及特邀调解员常驻综治中心,建立“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等工作机制,让民间借贷、邻里矛盾、合同争议等纠纷从咨询到化解全流程“一站式”办结。

以“法官挂包乡镇”为载体,建立“一乡镇一法官工作室”,充分运用迪庆州委“333”三级三次调解和“321”分级分类调解工作机制,对潜在纠纷进行层层过滤,形成“村(社区)—乡镇—法院(法庭)”三级矛盾预防调处体系。
依托“智慧法院”,推进在线调解平台的应用,深化网上立案、网上调解、网上开庭,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为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借力信息化渠道,深度运用“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研数智小助手”等平台,持续提升法官、法官助理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

针对虫草、松茸采挖期间群众流动性大、路途远等问题,积极推进“立案上山、送达上山、审判上山”等便民举措,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部门协同发力,筑牢纠纷化解防线
健全“先行调解+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将多元解纷理念贯穿办案全流程。对适宜调解的案件,向当事人释明先行调解的优势,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案件分流移送至综治中心或特邀调解员处;对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通过繁简分流机制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主动融入当地党委领导的多元解纷体系,有效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优势,通过融合法院的专业司法力量与综治中心的协调优势,打造“综治+法院”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协同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2024年以来,迪庆法院委派综治中心先行调解案件2512件。
构建“法院+N”多元解纷机制,联合工会、工商联、金融监管局、知识产权局、侨联等14个部门建立“定期监测、精准识别、建议预警、跟踪完善”的诉调对接机制,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案件委托调解和司法确认工作在线完成,充分调动特邀调解员、行业协会、人大代表、村(居)委会、综治干部等各方面力量,形成调解合力。

“四个强化”,汇聚多元解纷“全链条效应”

强化党委领导,筑牢政治保障基础
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联动、基层参与下,以法庭“三进”工作和“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抓手,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推动法庭与辖区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形成联调共治局面,推进法治迪庆、平安迪庆建设。
强化思想引领,凝心聚力固根本
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打造“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领学、全院干警集中比学、干警个人深入践学”的学习模式,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际成效。

强化调解技能,提升工作效能
每月组织干警参加最高人民法院调解员业务线上培训,不定期对调解员队伍开展专题培训及个别指导,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人民调解赔偿标准、调解实务、人民调解法律应用等重点,并结合邻里纠纷、婚姻纠纷等案例,通过“法律条文解读+案例分析”的方式不断提升特邀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2024年以来,迪庆法院组织全州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人民陪审员开展调解指导培训12场次。
强化多元格局,拓展解纷广度
注重吸纳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熟悉社情民意的人员担任特邀调解员。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吸纳全州32个行业组织、110个基层调解组织、63名调解人员入驻。同时,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5名专职调解员驻点开展调解工作,并发挥“银龄法官”作用,返聘5名退休法官参与调解,为实质解纷注入强有力的调解动能。2024年以来,全州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317件,成功化解251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