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曲靖市两级法院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以“司法最优解”破题营商环境优化,通过前端治理、中端发力和后端延伸等方式,将矛盾“化解在早”、公正“定分止争”,从“案结事了”到“法护企业”,打出涉企服务“组合拳”,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法治答卷”。
打好营商环境“预防针”
曲靖市两级法院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采取全院联动、部门协同发力的方式,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试金石”的鲜明导向。
制度先行,创新破局。曲靖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率先出台《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办法》,构建贯穿立案、审判、执行、破产全链条的“1+4+4+1”服务保障机制,配套完善“僵尸企业”退出、破产管理人选任等制度,让司法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源头减诉,多元共治。今年曲靖市基层法院全部入驻综治中心,33名法官及助理常驻一线,分流案件314件,调解成功126件。其中,化解涉企纠纷88件;指导、联合调解902件。沾益区法院与沾益区工商联联合设立沾益民营经济涉诉案件调解室,邀请4个调解组织常驻法院开展调解工作,1月至8月先行调解涉企案件796件,调解成功423件。
跑出司法“加速度”
曲靖法院秉持公正高效的审判原则,全力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依托“法答网”强化类案指导,统一裁判尺度,审结涉企民商事案件2.45万余件,标的额超90.24亿元。
严厉打击侵企犯罪,厘清刑民边界,让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同步推进破产积案清理,成功审结7件长期未结破产案,并持续发力“执转破”,助力“僵尸企业”有序退出,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激发竞争活力。
执行有温度,权益有保障。推行“活封活扣”、慎用信用惩戒,区分“失信”与“失能”,依法修复信用,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性生态。以执行和解方式结案2143件,给予涉案企业债务履行宽限期,助力企业盘活资金、创造财富。富源县法院“‘腾笼换鸟’置换、同步保全纾困,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发展”案例入选全国工商联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协同实践典型案例。

诉讼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涉企案件当日收、当日立、当日转,材料不全“一次性告知”,实现“最多跑一次”;当场立案率超98%,合同纠纷平均立案时间仅1.82天。对9078件涉企案件进行生产经营影响评估,司法服务更有预见性、更有温度。曲靖中院立案庭荣获“云南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一名干警获评“全国法院立案信访诉服工作成绩突出个人”。
服务“不断档”
司法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审判。曲靖法院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开展“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定期回访涉案企业,帮助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会泽县法院设立产业园区服务站,对园区招商引资、法律风险防控、纠纷处理等提供“点对点”服务,促进园区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富源县法院创新推出“啄木鸟”法治义诊服务品牌,实施一支“义诊队”、一张“体检表”、一份“诊断书”、一场“现场诊”、一次“跟踪访”的“五个一”专项计划,主动上门为辖区重点企业“把脉问诊”,精准回应企业司法需求,助力“司法有为、企业无讼”成为常态。同时,深挖审判背后的治理价值,向行政机关发出司法建议18份,聚焦金融、建设、旅游等重点领域,推动行业规范、政策优化,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线上线下齐发力。曲靖法院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和创新做法,讲好“法院护企”故事,增强企业家法治信心,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